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洪涝、冰冻、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去年冬季至今年早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持续干旱,长期无雨和少雨形成的土壤干旱使作物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以补偿蒸腾的消耗而受害,导致植物出现生理性生长不良,抑制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其抗病能力下降。例如,干旱会导致小麦植株抗病能力减弱,易被镰刀菌侵染,病菌侵入植株基部引起发病。苗后干旱还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苏皖北部等地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持续干旱对冬小麦的根系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从而抵抗根部病害能力下降。总的来说,仅凭前期干旱还不能确定当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但要重点监测越冬虫源的发育状况,特别是在久旱的降雨后,应重点监测,以防病虫害的突然暴发。利用气象条件防治病虫害气象条件不仅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也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产生重要影响。可直接利用气象资源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如在晴朗的天气利用太阳直射产生的热能进行高温闷棚,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产生对黄瓜霜霉病,瓜蚜等病虫害不利的高温并持续一定时间,来控制黄瓜病虫害。利用冬季低温将储存棉花籽的仓库通风可有效防治棉花红铃虫。春季大风或降雨过后,应加强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防控。一些气象条件非但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甚至还可能给农作物造成严重伤害。如大风、降雨和湿度较大的天气不利于施用农药,闷热天气的高温时段施用农药甚至可能使作物产生药害。气候变暖还可导致农业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相应的防治技术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因此在防治农业病虫害时应该随时关注气候条件对病虫害种群的影响,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针对主要防治对象,兼顾其他病虫,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防治。乍暖还寒春耕春播适时开展近期的降水使土壤缺墒情况较降水前有所减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旱情,这对于春耕春播来说是有利的。但也应该注意到,近年来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对我国北方地区来说,近二十年来表现最为突出的气象灾害就是干旱。而目前旱情也只是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因此应该保持高度警惕,注意土壤的保墒,防止旱情继续加重。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使得冬麦返青和春耕春播的时间逐渐提前,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低温天气的频繁发生则大大增加了发生春季冻害的可能性。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大风天气较多,土壤表面的蒸发量较大,土壤水分散失较快,加之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冬、春两季的降水次数和降水量逐渐变少,因此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农田的干旱程度逐渐加重。应尽量为土壤保墒,降低水分的蒸发量。同时,降温天气也不利于春耕春播,大幅度的降温甚至可能会使春播作物遭受冻害。如果遇到这种天气状况,可适当延迟耕种和播种的时间,待强冷空气过后再进行春耕春播,以免遭受早春冻害,给粮食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编辑:贾晓琼审核专家: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农艺师 李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