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马铃薯环腐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马铃薯环腐病病原菌仅为害马铃薯,生长温度为1 ℃~33 ℃,最适生长温度为20 ℃~23 ℃。病菌在土壤中很快死亡,主要在块茎中渡过冬天,0 ℃低温贮存6个月其活力不受损失,自然条件下经5个月以上越冬时间还有少数活菌。带病种薯播种后,一部分很快使芽眼腐烂失去发芽力。能够出土的病芽,在幼苗生育过程中,病菌沿维管束扩展,可上升至茎的中部1-4个复叶着生处,也可沿匍匐茎进入新结薯块,形成新病薯。但病菌主要集中在被害茎的基部,根部和种子不存在病菌。病株自出苗后至开花后期陆续显露症状,大多集中在现蕾至开花盛期,气候干热时显现较快。带病和被侵染的薯块,在16 ℃~18 ℃范围内同样发病,但病株不是所有茎叶被侵染,所结薯块也不全被感染。因此,土壤、昆虫、流水及接触传染都不是环腐病重要传播途径,只是在切块播种时由切刀带菌可以扩大侵染传播。目前尚无免疫品种。防治方法 ①建立无病种薯基地。②采用25-50g小种薯整薯播种。③严格进行切刀消毒。大种薯切块时可使用开水煮刀、火焰烤刀、0.1%高锰酸钾或0.1%度米芬等药液进行消毒,一定做到一块换一次刀,一块一消毒。④淘汰病薯。⑤采用次氯酸钠、漂白粉等对盛过病薯的容器进行消毒或清洗,消灭病原菌。⑥拔除病株。开花后期,及时拔除病株。⑦药剂防治。用50m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发病初期用14~28g/公顷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⑧合理贮藏。必须提早打好新窖,对于旧窖都要完善通风设备,每年铲除旧土,铺沙或进行消毒处理。 编辑:卜晓冬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研究员  马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