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苗补缺 出苗时应及时查苗,如出现缺苗,可选带芽的薯块补栽,以保证全苗。补栽后要及时浇水和追肥,争取早生根发苗,促进生长平衡。 适时中耕培土 一般进行两次,齐苗后中耕一次,深度3~5cm;现蕾期进行第二次,可适当深些。培土与第二次中耕结合进行,高度以距种薯10cm左右为宜。 定量追肥 按照早追、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一般出苗后10天至现蕾期进行,根据植株长势调整追肥次数和用肥量,一般尿素施量为120~225kg/公顷,适量追施钾肥,补充硫酸镁、硫酸锌、硼酸等微量元素肥料。生长后期若植株出现早衰现象,应及时向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适时浇水 生产中要掌握均匀而充足的供给水分,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马铃薯生长的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平均保持在80%左右最为理想。其中苗期要保持在70%~80%,收获前保持在65%~75%左右为宜;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阶段必须保持在80%~85%。生产中应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如有条件最好采取喷灌、微灌方式;如条件不具备,采取漫灌时,每次灌水不漫过垄顶。结合墒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1次。每次灌溉后注意适时中耕松土。在收获前7天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病虫害防治 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农药产品,在生长期进行5次叶面喷药,分别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1次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1.5~2.25 kg/公顷),间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施用银法利(1~1.5 L/公顷),间隔10天,可有效预防早、晚疫病的发生。对发生晚疫病的地块,要先拔除病株,再用生石灰消毒,并全面喷1次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于蚜虫及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除了在拌种期使用高巧拌种控制苗期的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外,在马铃薯成株期施用艾美乐70%可湿性粒剂75~150 g/公顷的剂量进行叶面喷雾。 编辑:卜晓冬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研究员 马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