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症状及生活习性 豆芫菁属鞘翅目芫菁科,其品种较多、食性较杂,危害马铃薯的主要是白条芫菁。主要以成虫为害,吃食叶肉,仅留叶脉,使植株枯死。在山西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6月上中旬开始化蛹,并羽化为成虫,7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危害时间约一个半月。成虫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活跃,取食为害严重,晴天多在植株顶部活动。成虫群集、点片状危害明显,轻时一株10多头,严重时一株可达40多头。成虫活泼善爬,能作近距离飞翔,受惊时迅速散开或坠落地面,且从腿部分泌黄色毒液,人体皮肤接触后红肿起泡。豆芫菁为害程度与6月的降雨量直接相关,干旱时虫害发生严重。豆芫菁幼虫以蝗虫卵为食,如果上年土蝗发生面积大而严重,且防治不彻底,则来年豆芫菁的虫口密度就大。 防治方法 ①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消灭越冬虫卵,降低虫口密度。一是灭蝗要彻底;二是秋后深翻耕地;三是合理轮作倒茬。②人工捕杀。③药剂防治。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类农药均有防治效果,一般用药后10~15分钟即可致死。如用4.5%高效氯氰菊酯 EC1000~1500倍液,或25%快杀灵EC1500~2000倍液、37%高氰马EC、50% EC1000~1500倍液,每公顷用药液40~50 kg进行喷雾。山坡丘陵区也可用 2.5%敌百虫粉剂进行喷施,用药1.5~2.5 kg/公顷。 编辑:卜晓冬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研究员 马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