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麦、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1 农业生态防治技术 各麦区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加强麦田管理,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和植物残体,实施苗期滚压、耙耱,适期中耕锄草、浇水、追肥等措施,加大生物肥和生物调节剂用量,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要加强灌水管理,浇水时不可大水漫灌,麦蜘蛛重发区,在浇返青水时要用竹竿拨动麦苗,把麦蜘蛛震落到水中杀死。 1.2 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控制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虫。在棉铃虫、麦叶蜂重发田,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按每盏灯控制45~50亩面积进行布灯,并于每晚8时开灯到次日早6时关灯,收集并深埋所诱成虫。麦蚜迁飞扩散期,可在麦田均匀安插黄板,利用害虫的趋性防治蚜虫、潜叶蝇、蓟马等害虫。1.3 生物防治技术 推广应用苦参碱、多抗霉素、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具体可用0.3%苦参碱AS300倍液防治麦蚜、麦蜘蛛等害虫;3%多抗霉素WP800~1000倍液防治小麦白粉病;5%井冈霉素AS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1.4 科学用药防治技术 条锈病防治。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取“带药侦查”的办法,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封锁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处置,亩用12.5%烯唑醇WP30~40克,或20%三唑酮EC45~6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重病田要进行二次喷药,喷药要细致周到,保证足够水量。白粉病防治。播种期拌种预防: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 一般可采用三唑酮拌种进行预防,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03%。也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安全性较好药剂拌种。春季喷药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三唑酮、烯唑醇、晴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小麦纹枯病防治。播前药剂拌种:拌种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三唑类药剂,药剂用量一般为干种子量的0.02%~0.03%。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0%时,亩用12.5%烯唑醇WP20~30克,或15%三唑酮WP15克兑水40千克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3次。注意施药时要使植株下部充分着药,以确保防治效果。黄矮病防治。在做好抗病品种选择的基数上,控制麦蚜发生,减少传毒媒介,减轻黄矮病发生。黄矮病发生后,用叶面肥与抗病毒制剂喷雾控制病情加重。小麦红蜘蛛防治。返青至抽穗期,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选用炔螨特、哒螨灵或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注意把握好首次用药时间并喷匀打透。小麦吸浆虫防治。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立方厘米)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麦蚜防治。严格掌握防治指标,拔节前当百茎蚜量达到200头,扬花期百穗蚜量达到500头,且麦蚜与自然天敌单位比超过150时,亩选用10%吡虫啉WP、3%啶虫脒EC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高效、低毒农药10~15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2、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选用抗(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主要病虫为害种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提高玉米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清洁田园。在4月底前彻底清除庭院、农舍和田间的玉米秸秆(穗轴)等,将剩余的秸秆(穗轴)集中后用泥封垛,压低玉米螟基数,控制玉米螟为害。农业生态控治技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主要病虫为害种类,结合田间管理,在红蜘蛛发生初期及时将玉米底部有螨叶片摘除,对黑粉(穗)病发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割除,将有螨叶片和病瘤、病穗装入袋中带出田外深埋。在大(小)斑病、纹枯病发生初期,摘除下部病叶、剥掉基部发病叶鞘,及时并垄玉米植株,加强通风,控制病害流行。2.2 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田间设置频振杀虫灯诱杀玉米螟、地下害虫及小地老虎成虫,每盏灯可控制面积45亩左右。每晚8时开灯到次日早6时关灯,每天早晨收集袋内虫体,将诱杀的害虫彻底杀死后深埋,挂灯时间从5月上旬至8月中旬止。性诱剂诱杀。 一、二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每亩放置诱盆4个,盆内加水至2/3处,并加入少量洗衣粉,水面上方1~2厘米处用铁丝悬挂玉米螟性诱剂1枚。每3天清理一次虫尸,并及时加水,诱盆设置高度在120厘米左右。2.3 生物防治技术 Bt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在一代玉米螟幼虫发生期,亩用每克含100亿个孢子的Bt 200毫升,或每克含90~100亿个孢子的白僵菌粉250克,加细砂5千克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于心叶内。另外,还可以在4~5月玉米螟羽化前用50~100亿个/克白僵菌粉剂或Bt DP,每立方米喷100克封垛,降低越冬幼虫存活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重发生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一代卵始盛期(成虫羽化率达15%)和盛期(一般距第一次放蜂7天左右)各放一次赤眼蜂。第一次放7000头/亩,第二次放8000头/亩,每亩放3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中部的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然后用线订牢。2.4 科学用药防治技术 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40%氟硅唑乳油、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为提高防效药液中可加入芸苔素内脂或1%~3%的尿素。玉米茎腐病防治。播种前利用咯菌·精甲霜FS包衣降低发病率。玉米纹枯病防治。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5%井冈霉素或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1次。玉米病毒病的防治。播种前用70%吡虫啉WP30克,加病毒A20克,兑水500毫升,拌种10千克;玉米3~5叶期,亩用10%吡虫啉wp1000~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1500倍液,或 0.3%苦参碱AS300倍液任选一种,与5%菌毒清AS500倍液或3.8%三单核苷·铜·锌(病毒必克)EW500倍液混合,在田间和杂草上一同喷雾。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防治。利用70%噻虫嗪SD、70%吡虫啉WP拌种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同时对苗期蓟马、蚜虫及灰飞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小地老虎的防。缺苗率在10%以上的地块,可选用40%毒死蜱EC1500倍液,或50%辛硫磷EC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1000倍液,围绕玉米苗进行根部点滴防治,以药液渗入土中为宜。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或辛硫磷GR灌心,或使用氯氟氰菊酯喷雾。大面积种植地区可推广高杆喷雾器喷洒Bt制剂防治玉米螟技术。玉米蚜虫防治。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施药,利用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喷施吡虫啉、啶虫脒或吡蚜酮。玉米叶螨防治。叶螨点片发生时,应立即进行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等喷雾或相互进行合理混配喷施,同时加入1%尿素水,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可推广高杆喷雾器或烟雾机高效治螨技术。编辑:马飞审核专家:山西省植物植检疫总站推广研究员 赵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