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技能迁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迁移背景

人们在一种情境下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这叫做知识的迁移。在技能形成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即各种技能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已经掌握的技能可能对新的技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妨碍学习新的技能。这种现象叫做技能的迁移。1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做正迁移。例如,会开摩托车的人,容易学会驾驶汽车。发生的条件是,不同技能间存在着共同的因素或成分,或不同技能间包含着共同的原理。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叫负迁移,或技能的干扰,发生的条件是,两种技能在结构上很相似,但其中某些成分要求相反的动作方式。在实际的技能训练中,正迁移与负迁移常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1

迁移类型一、迁移及迁移效果

(一)技能迁移的概念

技能迁移是一种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影响的过程或现象。或者说,把一种技能带到完成另一种技能学习或应用任务中去的过程。

技能之间的迁移是双向的,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之分。

(二)迁移效果

正迁移(常常简称为迁移)是指原有的技能促进、积极的影响新技能的学习或应用的现象。

**负迁移(**常常简称为干扰)是指原有的技能干扰、消极的影响新技能的学习或应用的现象。

零迁移是指是指原有的技能没有影响新技能的学习或应用的现象。

迁移理论(一)共同要素理论

该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桑代克,认为,只有一项学习情景与另一项迁移情景所含成分具有共同要素时才会发生迁移,由于他对学习的实质坚持联结主义观点,因此,所谓共同要素的迁移原理,实际上是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该理论提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将具有共同要素或成分的知识、技能,作为一种联结来学习,因为该理论假定,在两者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或者还会产生干扰。

(二)概括化理论

概括化理论由贾德通过他所做的经典的“射水下靶子”的实验首先提出。贾德认为 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的成分指数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迁移的关键是把两个活动中的共同东西概括出来,只有对一些相关的经验进行概括,就可能实现一种技能或情景到另一个技能或情景的迁移,对已有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也就越容易实现迁移。

贾德的观点被后来许多学者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认同,同时他们还指出,迁移不是自然或自动发生的过程,而与教学的方法有密切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法,而使效果大为悬殊的现象。

(三)关系转换理论

该理论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强调“顿悟”是迁移的决定性因素,迁移不是不少因两个学习情景中的共同成分而产生,而是由于学习者发现了两个学习情景中的存在某种关系的结果,迁移的是顿悟即两个情景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2

促进措施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就是探讨如何为迁移而教的问题。为迁移而教是考察各种迁移理论而得出的重要启示,实质上是如何塑造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为迁移而教就是创设合理、有序、系统的学习条件,最优化的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内容的匹配。

(-)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应用的最重要因素。

(二)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程序

(三)充分利用学习定势

定势是指进行某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定势是指以特殊方式进行学习或练习的心理倾向或心向。学习心向乃是技能练习的重要条件,学习定势既反映学会如何学习上,也反映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或准备动作预热中。

(四)采用掌握学习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布卢姆的理论观点提出的,布卢姆认为,先前学习的内容,只有当达到80—90%的掌握时,学校新的知识和技能才会利于迁移的产生。他强调知识、技能的巩固对后继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种观点符合认知心理的同化观点,因为运动技能在没有进入熟练之前,运动表象、运动图式还处于模糊、不稳定的状态,要实现迁移的可能将会逊色于技能熟练的状态。因此,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只有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清晰时,才可能实现技能的迁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