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詹姆斯·吉布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教育背景

先进西北大学,后转入普林斯顿大学,并于 1925 年获该校文学学士学位,1928 年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就是采完形心理学观点对形状知觉的研究,是他对完形心理学接触之始。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他受早期行为主义者 E.B.霍尔特的影响较大。1928 -1949 年受聘于史密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在那里认知了格式塔心理学领导人之一 K.考夫卡,受其影响专注于知觉心理学的实验研究。1932 年,他和埃莉诺(Eleanor Jack)结婚,婚后育有两子,埃莉诺后来也成为知名的心理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 1946 年他在美国空军服役,担任空军航空心理专案计划执行人。由于当时飞机降落依靠目测判断,吉布森研究发现飞机降落成功的关键与驾驶员视知觉能力高度相关,因此,在此期间他创用以运动知觉能力作为甄选飞行员的必要条件。战后回到史密斯学院,在那里写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视觉世界的知觉》。1949 年受聘于康奈尔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心理学系主任直至 1972 年退休1。

主要贡献吉布森因其对知觉的研究而著名。其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两点:

直接知觉论在 1950 年出版的《视觉世界的知觉》一书中,提出了他创新性的知觉理论。传统知觉理论主张知觉是由刺激引起感觉后转化而成的、间接的,因此称为间接知觉论。吉布森的知觉理论认为知觉是人与外界接触的直接产物,它是外界物理能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不需要思维的中介过程。他认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因适应环境需要,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据刺激本身特征即可直接获得知觉经验的能力。换言之,知觉是先天遗传的,不是后天学习的。他与妻子埃莉诺合作采用视崖(visual cliff)的设计,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2。由于他主张知觉由刺激直接引起,因此称为直接知觉论(direct perception theory)。

物理光学概念是以能量为基础的,但他认为,对人和动物来说能量没有很直接的意义,比如说可见光外波长的光,具有物理学的意义,但对人的视知觉没有任何贡献。因此,他引入了生态光学理论(ecological optics theory),以强调知觉对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人在环境中行动,光线来自各个方向,外在空间的每一点的光线分布各不相同。这种光线分布称作“环境光”。环境光对人具有重要生存意义,它的特殊分布提供了空间视觉的信息。研究环境光对人的视觉的作用的科学就是生态光学。他提出了环境光(ambient optic)、环境光阵(ambient optic array)、光流(optic flow)、光流阵(optic flow array)等基本概念。由于生态光学理论以物理光学为基础,对于视知觉的解释又极为简明,特别受到计算器视觉研究者的重视3。

视知觉生态论根据吉布森 1960 年以婴儿为对象的视崖实验,及其他学者的验证研究,一般均支持他的直接知觉论的观点。他对于缺乏深度知觉经验的婴儿在视崖实验中的反应,在《视知觉生态论》一书中,从进化论的观点提出了理论性的解释。他认为人类是两脚着地的动物,行动时头部离地较远,一旦跌倒头部受伤较重。为适应两脚着地生态环境的需要,长期以来,人类的视知觉系统中进化出一种对三维空间的适应能力,此能力是不需学习的。他的这一理论称为视知觉生态论(ecological theory of visual perception)4。

终身成就吉布森于 1961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