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鸬鹚是一种中型海鸟,体长约54厘米,重量670-880克;雄鸟大于雌鸟。全身披黑色羽毛,背部有棕色片状的羽毛呈现金属光泽。咽喉处泛白色,有长约为32 cm的羽冠,通常笔直硬挺。喙黑色,在喙基有一橙红色的颚骨,眼睛红色,上面有裸皮。2
鸟嘴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鸟完全隐闭;眼先裸出;颈细长;两翅长度适中,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圆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蹠短而无羽;趾扁,后趾长,有蹼相连。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1
生长繁殖两性共同在海滨的岩石上营巢,巢用树枝、海草、羽毛、骨头等筑成。由于巢结构的钓丝的缠结,是造成小鸟死亡率高的重大原因。每次下5枚卵,孵化需要大约23天。2双亲都参加抚育雏鸟工作,喂雏的方法是把鱼贮藏于粗大的食管内,在喂食时,亲鸟张开嘴,雏鸟伸嘴入亲鸟的咽部,在亲鸟的口腔内啄食半消化的鱼肉。喂水时,亲鸟将取来的淡水从嘴喷出,注入雏鸟嘴里。雏属晚成性。1
生活习性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在海滨的岩崖上栖息,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它们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其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常常脚蹼和翅膀并用。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1
分布范围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1
保护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NT)。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