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体背暗棕褐色或灰褐色,腹面浅棕褐或浅灰褐色,足背淡褐色,尾棕黑色,端部具棕色或白色长毛。头骨狭长,近似三角形。齿式3.1.2.3./1.1.1.3.=30。本种齿尖棕色色素极少,仅在第1上门齿齿尖上隐约可见,呈痕迹状。上门齿双尖,上单尖齿4枚,第4单尖齿甚小,侧面观不易发现。下门齿的切缘上仅有一个小齿突。1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2 200~3 400 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山地暗针叶林带,在灌丛、草丛的石堆和石隙中筑巢。黄昏和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食。5~7月为繁殖期。每胎3~8仔。1
分布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印度阿萨姆和缅甸北部。1
形态特点尾短, 通常少于体长的70%; 前足爪明显增长; 体长多数超过70 mm;牙齿齿尖栗色极微弱(Soriculus亚属)
体大, 颅全长18.8~21.0 mm; 尾长约等于或微超过体长; 上单尖齿较为短粗,其宽度大于长度; 吻较粗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