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黑帽悬猴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介绍

英文名: Black-capped Capuchins

拉丁名:Cebus apella

形态特征

体长35~50厘米,尾长40~50厘米,体重2.6~3.3千克。身体强健。头部较圆,头顶为黑色。鼻部扁平,鼻孔向旁侧开张。颈部有两撮褐色的猫簇。四肢短粗。尾巴很长,几乎与体长相等。

名称由来

黑帽悬猴生活在安地斯东边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到向巴拉圭和北阿根廷。是南美洲的热带极亚热带地区分布极广的灵长类,在亚马逊地区十分常见.它们的颜色多样,从褐色,深黄至到黑色.它们的肩和下腹部比身上的其他部位颜色要浅.在它们的头顶长着一块浓密的黑色毛发,看上去像似带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因此被称作黑帽悬猴.

生活习性

黑帽悬猴是杂食动物,水果在它们的食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它们健壮的下颌,黑帽悬猴比其他类悬猴可以取食更大的果实.植被、种子、髓、鸡蛋、昆虫、爬行动物、鸟和小哺乳动物(例如老鼠负鼠)在他们的饮食也包括。 在旱季期间,当食物是缺乏的时, 棕榈叶状木髓对这个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怀孕期为180天。每胎产1仔。4~7岁达到性成熟。

生存状况

黑帽悬猴在野外有一定数量,但由于森林被砍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生存受到了威胁。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黑帽悬猴被列入附录ΙΙ。

相关

1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灵长类系统发育关系一直以来被广泛关注,但依然存在分歧。目前只公布了46种灵长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以线粒体基因组为标记研究灵长类系统进化,数据尚不充足。黑帽悬猴是世界珍稀物种,研究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有助于了解其遗传结构特征和系统进化地位,为物种和其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PCR扩增、测序和拼接技术首次获得取自昆明动物园的一只黑帽悬猴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该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538bp,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其中有8个tRNA基因和1个蛋白基因由L链编码,其余均由H链编码。线粒体基因组中AT含量(60.6%)明显高于CG含量(39.4%);控制区含有CSB-F、TAS等保守序列区;在蛋白质编码基因中,COII基因的非同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的比率较低,而ATP8和ND4比率较高。依据阔鼻下目(Platyrrhini)6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均显示狐尾猴科(Pitheciidae)分歧最早,悬猴科(Cebidae)与蜘蛛猴科(Atelidae)聚为一支后再与狐尾猴科聚类;在悬猴科中,悬猴亚科(Cebinae)与夜猴亚科(Aotinae)为姐妹种关系,这与近期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我们的结果为灵长类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数据,并证明了序列信息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有效性。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群体遗传学研究为了解我国沿海野生菲律宾蛤仔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采用PCR技术对9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COI基因)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片段分别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246个样本均得到684bp的COI基因序列,共定义了140个单倍型,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200个样本均得到488bp的ITS-1基因序列,共定义了98个单倍型,检测到394个变异位点。各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都较高,而核苷酸多样性相对偏低。利用AMOVA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对遗传分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种群内占98%以上,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