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和产地
壳长肾形,后端高。背缘直或向外弯,腹缘内凹。钙化襞宽,毛细管带窄。肌痕梅花形。壳面光滑。白垩纪至现代,新生代最盛,亚洲、欧洲及美洲。中国吉林、黑龙江白垩系均有产出。1
软体主要特征第二触角游泳刚毛退化,不可见。雄性第二触角4a及4b界线明显,t2及t3刚毛粗大,特化为雄鬃(male bristles)。大颚触器(palp)第三节γ刚毛带细绒毛。雄性第一胸肢执握器(prehensile palps,或称clasping organs)左右大致对称,较均匀、修长,中部无明显膨大。第二胸肢d2刚毛缺失。第三胸肢d2,e及f刚毛缺失。阴茎外叶(outer lobe,简称a)向侧方伸展,大致呈纺锤形(Meisch, 2000)。
文献记载在许多关于介形虫化石的文献中、以及在许多较老的现生介形虫的文献中,玻璃介属实际上包括了许多玻璃介科的种,例如许多假玻璃介(Genus Pseudocandona)、豆形玻璃介(Genus Fabaeformiscandona)等。这是因为在介壳的外观上,这些类群较为相似。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假玻璃介个体要比玻璃介偏大一些,其后背缘弧度较为均匀、显得饱满一些,后腹部没有玻璃介那样的尖的感觉。另外,假玻璃介的雌雄异形现象比玻璃介更为明显。至于豆形玻璃介,它与玻璃介相比壳体侧视更低长,后背缘坡度没有那么大,但是更直、甚至内凹;后背缘没有切到腹部,因此后腹部没有尖的感觉。当然,更准确的鉴定还是要依据软体。玻璃介区别于假玻璃介的地方主要在于,玻璃介大颚触器第三节γ刚毛带细绒毛,并且第三胸肢缺少d2刚毛。玻璃介区别于豆形玻璃介的地方至少有两点。首先,豆形玻璃介的雄性执握器不对称、中部膨大,右执握器尤为剧烈;而玻璃介的执握器修长、近于对称。另外,玻璃介大颚触器第三节γ刚毛带细绒毛,而豆形玻璃介的是光滑的、不带绒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