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5%,其中尤以沙漠危害最为严重,其面积已达80.9万km2,并且还在继续扩大蔓延,平均每年有610km2左右的沙漠出现活化,其中有310km2土地沦为沙地。沙漠化造成生态系统失衡,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对中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中国西北干旱区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地之一,给国家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扼制沙漠蔓延的态势,长期以来人们都在与之斗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号召和组织人民与沙漠作斗争,与之争地、要粮,并在长期治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沙漠治理成效显著。然而,自然灾害是不易战胜的,短期内的沙漠治理最终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经济费用跟不上等因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为现今沙漠治理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1
当前中国沙漠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经过长期的沙漠治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构、教学和科研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在防治荒漠化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发人深省的是,虽然投入越来越多,治理力度逐年加大,荒漠化扩展的速度却越来越快,而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这说明当前沙漠治理当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重“防”偏“治”当前中国荒漠化治理沿袭了传统的“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理念。在实际中,由于配套措施不健全、防治荒漠化的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没有落实等原因,荒漠化预防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由于面上的破坏一直在扩大,因此造成了“治理跟不上破坏”、“绿化跟不上沙化”,荒漠化局部逆转,整体恶化的被动局面。因此,重“防”偏“治”是不可取的,必须加大对沙漠治理的重视力度,变被动预防为主动治理。2
治理规模小、速度慢、发展不平衡当前沙漠治理基本局限在一些基础条件好、见效快的地区,而在很多荒漠化扩展速度快、危害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大的地区却很少开展实施。造成的结果是荒漠化继续扩大的实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投资力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沙漠治理的政府投入与实际需要差距极大,投入的钱连挖坑都不够,严重影响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沙漠治理进程缓慢。即使在勉强完成了前期沙漠治理工作的地区,由于后期资金不足,前期沙漠治理的成效难以得到巩固和维持。
总而言之,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得到治理的只是局部,并且治理进度仍然赶不上荒漠化的进度,荒漠化面积仍然在增加。因此,传统的沙漠治理的方法不能够满足现今沙漠治理的要求,必须寻找沙漠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沙漠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探讨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干旱缺水、植被稀少、风力助推作用。因此,如果能从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加荒漠区地表植被、降低风力助推作用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沙漠治理就能迎刃而解。2
以水治沙以水治沙法是指通过对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采取调水措施引水以解决荒漠地区水资源不足,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因为即使是在沙漠,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绿洲出现。因此,水对于沙漠治理的效果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必须充分利用或调配好荒漠地区的水资源。
以水治沙法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①充分利用好北方荒漠区的季节性水资源。在新疆北部、内蒙等地区,冬季雨雪资源丰富,可以通过修筑沙漠水库,修建地下暗渠等方式,将冬天的雪水保留在沙库内,以提高地下水位,需要时又可抽取出来利用。
②寻找地下水资源。由于地势、海拔不同等因素,有些地方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我们应当充分合理地使用当地的有限资源,以解决人畜,植物的应急用水。
③南水北调工程。调取长江之水灌溉黄河下游土地,而黄河之水又用来解决内蒙之干旱。目前中国在南水北调工程上虽然以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应加大投入,尽快解决旱涝不均的状况。并在黄河上游逐级修筑畜水水库,提高水位,扩大库容量,修筑水的提升泵站,使广袤的沙漠尽可能多地得到水的滋润。让沙漠变粮仓,我看也不是梦。
④引渤入疆工程。2010年11月5日,在“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通过修建防渗渠道,将渤海淡化之后的海水引入新疆,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的建议。该项目全程涵盖中国西部的八大沙漠,本人认为,该工程如果得以成功实施,不仅会对荒漠绿化工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而且引入的海水在夏季大量蒸发后,形成的水汽与入侵的夏季风相叠加,可以增加西北沙漠及周边地区的降水总量与几率,从而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持久的改善作用。
以沙治沙以沙治沙法是指在治理沙漠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将沙漠砂石加以利用,从量上减少沙漠化的危害,从而达到治沙的目的。
沙漠沙石利用的主要途径有:
①利用沙漠石英砂制备烧结砖。郝成伟,吴伯麟,杨云涛等通过对利用粉煤灰和沙漠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制备烧结砖的研究表明:用该法制得的烧结砖抗压强度达到了19.56MPa,满足国家标准对MU15级烧结砖的要求,具备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②利用沙漠细砂生产泡沫混凝土。宋旭辉,侯文虎,杨树新等通过对利用沙漠细砂生产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表明:直接利用沙漠细砂、普通水泥、发泡剂等材料生产泡沫混凝土,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再与一些材料复合制作建筑砖块,可以达到国家三步节能要求,在沙漠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实现变“废”为宝。
以沙治沙法在沙漠治理中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通过用砂石制砖、生产混凝土等方法,可以减少沙漠沙石的量和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制成的砖块和混凝土加以利用,在沙漠地区堆造一道道沙障,以减缓荒漠化过程中风力助推的作用。2
抽沙治沙抽沙治沙法是指将沙漠砂石压制成的沙砖运往中国南方,运用在建设工程上,从而减少部分沙源,实现沙漠治理的目的。
一方面,南方在建筑建设上需要大量砖块。目前制砖材料主要是从江里淘沙、挖掘大片土地来获取的,这就毁坏大片农田,使得土地荒漠化;江里过度淘沙,造成江堤垮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由农业大国转化为工业化国家,人口也逐步城镇化,产生的工业和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难以消化,垃圾的排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使很多河、湖水环境受到污染。南方为了城镇清淤和改善水环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然而效果总是不如人意。因为城镇清淤,不论是将污泥挖起来或是搅成污水排出去,都只不过是将污染源挪个地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造成再污染,如果将清淤的河湖之泥和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的有机肥料运往北方沙漠之中,让它与沙土中和,治沙保水,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便可为沙漠绿化创造有利条件。
抽沙治沙法将危害北方的沙调往南方,让它变害为宝,既解决了北方沙漠化问题,又使得南方生态环境污染免遭破坏,可谓一举多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