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特征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体格中等偏小。头呈三角形,面微凹。公、母羊均有角,角形大多向后上方倾斜呈八字形,公羊角粗,长平均为17厘米左右,母羊角细短,长为11厘米左右。前躯较窄,后躯丰满,背腰平直。公、母羊颌下有髯,公羊额部有绺毛。全身毛被短而直,公羊肩胛前缘、颈和背部毛较长,富光泽,绒毛少1。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公母羊均有角、有髯,头呈三角形,前躯窄,后躯丰满,背腰平直,被毛短而直,光泽好,羊毛洁白,弹性好。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羊毛挺直有峰,是制作毛笔的优质原料。2
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28.6公斤,母羊18.4公斤,羯羊16.7公斤,初生时公羔1.2公斤,母羔1.1公斤,当地群众喜吃带皮山羊肉。羯羊肉质肥嫩,膻味小。所产板皮品质好,皮质致密、柔韧,富光泽。性成熟早,母羊6 ~7 月龄可初配,经产母羊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发情。2
地理分布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南通、苏州、扬州和镇江地区;浙江省嘉兴、杭州、宁波、绍兴地区和上海市郊县。3
产地环境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产区位于我国东海之滨的长江三角洲,东临黄海,西至镇江和南京,南到钱塘江南岸,北邻通扬运河,地跨江、浙两省和上海市。产区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有季风调节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16℃,年降水量为1200~1400毫米,相对湿度为80%,无霜期为220~240天,宜于农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境内水源丰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交织如网。广大平原多为江河和湖泊泥沙淤积而成,富有机质,土壤肥沃,属砂质粘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山芋、红豆、油菜及棉花等。一年两熟,部分地区三熟。产区人多地少,土地利用集约,无放牧地。积肥养羊均行舍饲。由于有大量农副产品和水陆野生植物,为养羊提供了丰富的饲料。3
品种性能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48.39±4.39厘米,52.53±5.4厘米,60.90±5.89厘米,28.58±4.18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45.45±3.68厘米,49.26±4.34厘米,56.77±4.13厘米,18.43±3.91公斤。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毛洁白,挺直有峰,具光泽,弹性好,是制毛笔的优良原料。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皮张小,皮质致密、柔韧,富光泽,弹性好,以冬羔在当年晚秋屠宰的皮为最佳,晚春和初夏的较差。3
相关用淀粉凝胶电泳法检测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不同地理群体12个结构基因座位上的变异,探讨了群体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群体间基因流平均为23.6208,并且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的相距远近存在线性相关性。较大的基因流是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不同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很低的主要原因4。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53只黄淮山羊、30只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编码血液蛋白17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引用国内外21个山羊群体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系统发尘树关系。研究表明:(1)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826和0.089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699和0.089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000和1.1533。(2)黄淮山羊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对于“东亚集团”的隶属度分别为0.8445、0.8981,与“南亚集团”的隶属度分别为0.7440、0.8201,说明黄淮山羊群体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应属于“东亚山羊集团”而非“南亚山羊集团”。(3)NJ聚类与模糊聚类均在一定程度上吻合品种的地理分布,但所揭示的两山羊群体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不同聚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不同的缘故,总而言之,模糊聚类更符合品种育成史实。(4)对黄淮山羊群体、海门和扬中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进行基因流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两亚群之间的基因流水平(Nm=8.4001)高于黄淮山羊群体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之间基因流水平(Nm=5.7309),Nm的对数((?))研究揭示了两山羊群体遗传结构满足距离隔离模式,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成正比。 以黄淮山羊群体、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为材料,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判定其表型性状变异的频率,并引用周边国家相同方法检测的山羊遗传资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表明:(1)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2/3位点被固定,而黄淮山羊群体只有1/3位点被固定,表明在表型的选择上,前者受到了更大的选择压。(2)基于表型性状变异的聚类较好地解释了14个山羊群体之间的地理散布和播迁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黄河流域是中国和东亚及南亚一部分山羊的播迁起点之一的假说。(3)对包括本研究两山羊群体的国内17个山羊群体的体尺、形态特征5。
更多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