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伤炸弹,又称航空杀伤炸弹,主要用爆炸时产生的破片,杀伤有生目标和毁伤武器装备。航空杀伤炸弹是航空炸弹中的一种类型,是从航空器上投掷的一种爆炸性武器。它是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携带的一种主要武器。作战飞机将它投向目标,命中目标时,利用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杀伤破片以杀伤敌方各种有生力量,破坏汽车、火炮、飞机等兵器以及轻型装甲目标。
航空炸弹简介航空炸弹亦简称航弹,是世界机载武器发展史运用最早、品类最多、功能最全、历次战争中消耗量最大的的一种航空弹药。因为其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低廉、攻击目标广泛、作战使用灵活以及与载机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等诸多优点,是现代轰炸机和战斗机、攻击机普遍装备的主要武器,用于实现破坏和摧毁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目标和杀伤有生力量等1。
一枚航弹,小则几十千克乃至几千克,大则重达若干吨,还可采用核装药。因此航空炸弹即可用于战术用途,也能胜任战略任务。通常我们称重量在50千克以下的航弹为小型航弹,100~500千克为中型航弹,以上为大型航弹。在结构上,航弹一般包括弹体、弹翼、引信、装药等。航弹还可以加装制导装置、升力翼面、减速装置等实现特定功能的附加部件。一般来说,航弹弹体通为两头尖锐的流线型圆柱体,尾部一般有各式各样的尾翼。作战时,作战飞机将航弹投掷向目标,命中时以冲击波、破片、火焰等各种杀伤效应实现对目标的毁伤。
我们常把航空炸弹的重量作最基本的分类标准,例如美国航弹通常分为100磅、250磅、500磅、1,000磅等不同级别。1磅等于0.454千克,我们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908千克炸弹等带零头的数字,就是英制重量单位换算为公制单位所造成的。采用公制的国家,其航弹多数分为50千克、125千克、250千克、500千克等规格。但航弹实际重量总是与其规格并不相等,而且在储存状态时因不装引信、弹箍等部件,重量又有少许变化。例如,我国250-3型航弹实重216千克,500-2型航弹实重473千克。一般来说,250千克级别航弹长1到2.5米之间,直径250到350mm不等,同样随引信、弹箍等部件的拆装而发生变化。特殊航弹则一般不归入特定规格级别,例如美国有6,800千克的BLU-82“滚球”超大型炸弹,以及近期研制的10吨级“炸弹之母”。我国也有重达2.84吨的3000-2型航弹,刚好能装在轰-6的弹舱里,并曾随轰-6出口国外。
航空炸弹的总重一般较大,其中30至40%是装药,因此航弹的威力是相当惊人的。一般的装甲输送车,只能抵御10米外爆炸的155mm榴弹破片,这些榴弹一般重30到45千克。假如250千克普通杀伤航弹在距装甲车目标10米处爆炸,输送车内部的人员将被杀死或重创。采用专门设计的航弹能够更为有效的杀伤其预期目标,例如我国老式的100-2航杀爆弹的破片能在10米处贯穿30mm的均质装甲钢板,而大多数坦克的侧面、顶部装甲的防护水平都低于这一数值。因此在当前来说,影响航弹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投弹精度,而不是航弹本身的威力大小。
特点杀伤炸弹是以弹体爆炸产生大量弹片杀伤暴露的有生力量,破坏无装甲技术兵器的炸弹2。杀伤炸弹弹重在0.5~100千克之间,装填系数在15%以下。当破片动能达到78.5焦耳时,对人能起到杀伤作用。航空杀伤炸弹弹壁较厚,且广泛采用预制破片技术增加破片数目,采用大威力炸药提高破片初速,增加破片侵彻动能,增大杀伤面积。其特点是质量轻,弹体壁较厚,且多采用脆性材料,装药量较少。
为了使炸弹产生较多的有效破片,除要选择弹体材料外,还可采用在弹体或药罩上刻槽来控制杀伤破片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还有的在壳体内填塞大量钢珠等,以增大杀伤效果。圆柱形炸弹爆炸后,破片从头部向外飞散的约占10~15%,从弹尾方向飞散的约占10~15%,其余均从弹身侧向飞散。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破片的杀伤作用,杀伤弹一般采用近炸引信或长触杆引信,使炸弹距地面一定高度爆炸。
构造航空杀伤炸弹由弹体、稳定器、弹箍、装药和引信组成。
弹体包括弹头、弹身、尾锥体和传爆管。弹头呈卵圆形,前端有一螺孔,弹身和弹头用钢性铸铁铸成一体,弹身前端有一圈凸部,起弹道环作用,弹身和弹头比较厚。尾锥体用厚钢板制成,由于弹身为钢性铸铁,尾锥体用销钉固定并焊接在弹身后端。头尾各有一个传爆管,头部传爆管由螺套、传爆管壳、连接螺套和传爆药柱组成。尾部传爆管由螺套和传爆管壳组成,焊接在尾锥体后端。
稳定器焊在尾锥体上,它由翼片、支板和内圈焊接在一起,每个翼片上有两个纵向加强槽,四个翼片相互对称呈十字形分布。
弹箍由弹耳、箍圈和螺栓组成。
装药是弹体内注装的炸药,不同型号的高阻爆破炸弹注装的炸药重量不一样。
引信用来引爆弹体内注装的炸药。 当炸弹投下后,引信处于待发状态。当炸弹撞击目标时,头部和尾部的引信同时作用,引爆炸弹。
动作原理当杀伤炸弹投下后,打火机构处于待发状态。当炸弹碰击目标时,在目标的反作用力和引信惯性力作用下,头尾引信打火起爆,头部引信首先引爆传爆药柱,进而引爆炸弹装药,与此同时,尾部引信直接引爆炸弹装药,使整个航杀弹爆炸,产生破片,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和破坏武器装备。
发展史在1911年的黎波里战争中,意大利出动飞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放4枚由手榴弹改制的重量为2kg的炸弹,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飞机轰炸行动。随后,俄国、德国相继研制了一系列专为空投使用的爆破炸弹、杀伤炸弹和燃烧炸弹,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投入使用,由此揭开了航空炸弹全面发展的序幕。
二战期间,军用飞机的发展促进了航空炸弹技术的显著进步。穿甲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集束炸弹、子母炸弹等新型航相继出现;航弹的重量提高到数吨以上,英国“大满贯”炸弹就重达10t;同时,无线电制导炸弹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如德国的HS—293、FX—1400和美国的VB系列无线电制导炸弹。
二战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制导技术日益成熟,相继出现了采用激光、电视、红外和雷达波等制导模式的制导航弹,攻击精度显著提高,如美国“宝石路”系列航弹。同时,为适应飞机作战模式的转变,低阻航弹和低空减速航弹得以问世,如美国MK80系列航弹。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现代作战需求,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主动寻的、发射后不管、防区外攻击能力的智能化精确制导航空炸弹研制成功,并投入实战应用,如美国的JDAM系列炸弹,从此航空炸弹发展进入了智能化、模块化、多样化时代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