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特征
呈逗点状或S形,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大小(0.2~0.5)×(1.5~5)微米,较长的可有4~5个弯曲。具极端鞭毛,运动快速,不形成芽孢。在血琼脂上易生长,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0%~35%。具有O(菌体)、H(鞭毛)和K(荚膜)3种抗原。本属菌有胎儿弯杆菌、痰液弯杆菌和粪弯杆菌 3种,前两种又分2~3个亚种,胎儿弯杆菌空肠亚种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有些菌种可导致牛、羊流产。弯杆菌属不同种的生物学性状(见表)。大多数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尤其是庆大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
种类分布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是发展中国家弯曲菌感染最常见的两个种,99 %以上。其它菌种,如海鸟弯曲菌、乌普萨拉弯曲菌、简明弯曲菌胎儿弯曲菌胚胎儿亚种等引起的感染也有报道,但所占比例极小。南非开普敦市红十字会医院称,传统的弯曲菌培养方法不利于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以外的其它弯曲菌种生长,故检出率有限。他们用其研制的“开普敦法”分离出的弯曲菌有一半以上是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以外的种。提示其它弯曲菌种与人类感染的关系可能比已知的更加密切 。
弯曲菌病的防治目前尚无预防弯曲菌感染的疫苗。对弯曲菌的预防,只能针对其流行环节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有过较成功的尝试,如:冰岛定期抽检农场饲养的家禽,对感染弯曲菌的立即宰杀、冻存以减少传染源对环境的污染;美国对屠宰场宰杀过程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有效控制传染源;玻利维亚对水源进行氯消毒,并严格监测水中含氯量 , 防止水源性传播。总的说来,针对不同环节有以下预防手段:家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应注意饲养场饲养卫生,采取从农场到餐桌全程控制,防止污染;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禽肉;对肉食品加工过程采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减少弯曲菌及其它可能的污染;净化水源,特别注意农村用水卫生;不饮用生奶 , 牛奶消毒可采用巴士消毒法或煮沸法。家庭注意厨房卫生,避免禽肉对其它食品的交叉污染。辐照也可以用于杀菌,但不能完全代替其它控制措施。此外,应尽量避免与牲畜、宠物的直接接触,减少感染机会。由于大多数国家尚未建立起对弯曲菌完善的监测系统,现有的有关弯曲菌感染及耐药的数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实际状况较之严重得多。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弯曲菌的流行病学资料,更有效预防和控制弯曲菌的流行,建立和完善国家对弯曲菌的监测系统,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必要 。美国的Pulsenet和欧洲的Campynet上刊载有弯曲菌的监测报告和研究进展,可供查阅 。我国“ 食品污染物监测网” 已将弯曲菌列为监测内容。2002年11月25-29日,由 WHO组织,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的“WHO食源性疾病与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 监测” 培训班在北京举办。WHO专家向来自各省市卫生检验部门的学员介绍了弯曲菌在国际上的流行趋势、控制措施及分离鉴定的标准方法等知识,这必将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对弯曲菌的监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
弯曲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弯曲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野生动物、家畜及宠物都是弯曲菌的重要宿主,许多国家已经从猪、牛、 绵羊、鸡、鸭、鸽子的肠道中检出较高的带菌率。感染的动物通常无明显病症,但可长期向外界排菌,从而引起人类感染。在发达国家,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禽肉,是弯曲菌最常见的感染原因。美国、新西兰等地由此引起的病例占总数10 % -50 %。发展中 国家由于卫生条件有限,水源性传播最多见,河水、溪水、山泉、井水中均可分离出弯曲菌。饮用未消毒的牛奶也是重要的感染原因。此外,直接与带菌动物、宠物接触,常是屠宰场工人和儿童的感染原因。国际旅行常常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多发生于从发达国家前往发展中国家的旅行者。美国由此造成的感染占总数的5 %-10 %,英国 10 %-15 %,瑞典、挪威 50 %~ 65 %。空肠弯曲菌还是驻泰国、埃及的美军军人腹泻的首要致病菌。无症状带菌者和恢复期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恢复期病人排菌时间平均为8天,有的可长达数周。特别是儿童带菌者,他们带菌率高,又不能妥善地处理粪便,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大多数典型的弯曲菌感染为急性、自限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和腹绞痛。大多数患者为水样或血样便,最多时每天腹泻8-10次。一些患者腹泻较少,而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伴发热并持续一周以上。在出现发热之前,甚至在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常出现缓解。确诊弯曲菌感染性肠炎有赖于粪便微生物培养。有的实验室用PCR方法检测粪便的弯曲菌抗原,也有助于诊断弯曲菌感染。弯曲菌感染的局部并发症是由该菌在胃肠道的直接播散所致,包括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和胃肠道大出血。弯曲菌感染的肠外表现有脑炎、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等,但十分少见。免疫功能低下者、幼儿、老年人可出现菌血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弯曲菌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这是一种外周神经系统急性脱髓鞘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低,但后果严重。主要引起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其病因复杂,多与病毒、细菌的感染有关。空肠弯曲菌感染与其关系最为密切,3 0 %-40 % 的患者发病前曾感染过空肠弯曲菌。我国神经内科学院士李春岩教授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报道和命名GBS的新亚型“ 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 AMAN) ”,并利用空肠弯曲菌成功制成GBS 动物模型 , 证实了空肠弯曲菌是 GBS的病因之一。由空肠弯曲菌感染引发的GBS 往往症状严重,预后不佳。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是弯曲菌性肠炎的基本治疗原则。对大多数患者,本病具有自限性,无须抗生素治疗。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热、血性便、病程延长(症状持续一周以上)、妊娠、HI V 感染和其它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可用抗生素治疗,但应慎用。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被列为抗弯曲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它如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可使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