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 (Hamilton, 1822) ,鰕虎鱼科狼牙鰕虎鱼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以南海、东海产量较多。为近海渔业生产品种之一,产量大.但因其体形较小,不易长途运输,除在当地供食用外,多数用作养殖鱼虾、鸭、鸡等饲料。
形态特征体延长而侧扁,呈带状。一般体长9~20厘米,体重20~35克、眼小,退化,埋于皮下。口大,斜形、下颌及颏部向前突出、上下颌的外行牙为6~12个尖锐弯形的大牙突出唇外,口闭合时露于口外,似狼牙状、背鳍、尾鳍、臀鳍互相连接为一整体。胸鳍宽且长,上部鳍条游离呈丝状、体裸露无鳞。全体紫色。胸鳍、腹鳍有时具黑褐色边缘。1
生长环境狼牙鰕虎鱼为暖水性鳗形假虎鱼。栖息于浅海及河口附近,常在泥沙中钻穴营居。属于近岸暖温性鱼类。此鱼在近海与淡水均能生存,在江岸穿穴潜居。性凶猛,食小鱼或小虾等。生活在底质为沙土、砾石、水质清亮而含氧丰富的池塘、湖泊、小河流的浅水区及山涧小溪中。平时分散居住在石隙里,用强有力的吸盘状腹鳍攀附于石壁,觅食时才从石隙中外出。成鱼喜欢跳跃,有时跳出水面,有时从一块石上跳往另一块石头。2
生活习性为暖水性鳗形鰕虎鱼。体长一般90-250毫米。栖息于浅海及河口附近,常在泥沙中钻穴营居。性凶猛,食小鱼或小虾等。
繁殖方法狼牙鰕虎鱼一冬龄达性成熟,每年4-5月,亲鱼开始集群,雌雄鱼互相嬉戏追逐,进行生殖活动,雌鱼用鳍翻动沙粒,将卵产于沙穴中。1-2厘米的幼鱼喜欢逆水群游。每当暴雨过后,山洪下泻的两三天内,水温上升至22℃以上,洪水陡涨并转清而流速加快时,幼鱼便于白天纷纷从湖中拥入小河,与河中幼鱼汇集结群沿着河流两侧逆流向上奋进,并不停地吞食从山涧冲刷下来的水生昆虫和浮游生物。它们晚上则沉入水底用吸盘吸附于砾石上或躲在石头缝隙中休息。4厘米以上的成鱼较少有成群溯水的现象。红狼牙鰕虎鱼鱼个体虽小,但性极贪婪凶残,经常采用袭击的方式吞食底栖性的更小的鱼,或用胸鳍挖掘与翻搅水底泥沙,寻找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便吞食。3
分布范围原产地及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以南海、东海产量较多、全年均有生产。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管雪婷 - 副教授 -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