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地方名:梅同、大头仔、丁珠、梅子、大头宝、黄皮、吉头、蒙头。石首鱼科梅童鱼属。
形体特征体侧扁,前高后渐细,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圆,额头突起,头部约占全身三分之一,故俗称“大头宝’。吻部宽圆,口裂大而斜,下颌比上颌长。粘液腔发达。枕骨棘棱显著,有前、后二棘,呈马鞍形,中央颏孔及内侧颏孔成四方形排列。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背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棘较细弱,尾鳍尖形。体被薄小圆鳞,鳞细小易脱落,体质软、体上部金黄色或灰褐色、下腹侧金黄色、腹部呈白色。我国出产的有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两种。前者比后者个大,一般体长9~14厘米、体重 15~50克;黑鳃梅童鱼一般体长 7.5~9. 5厘米、体重 9~20克,其鳃腔上有一深黑色斑块而棘头梅童鱼则无黑斑块、此为二者的显著区别。1
体长而侧扁,背部弧形,腹部较平直,尾柄细长。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高低不平,粘液腔发达,枕骨棘稜显著,马鞍状,具前后2棘,两棘之间平凹无小棘。吻短而圆钝,吻褶完整,无缺刻。眼中大,上侧位,在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凸,大于眼径。鼻孔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较大,长圆形。口前位,口裂宽大,深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下方,下颌缝合处有一突起与上颌中间凹陷相对。口腔无色。上颌齿细小列成带状,下颌外行齿稍大略向后弯曲,犁骨及腭骨均无齿。舌发达。颏孔不显著,无颏须。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前鳃盖骨边缘无细锯齿,鳃盖骨后上缘有一软弱扁棘。鳃盖条7。具假鳃。鳃耙细长。
鳞片大而薄,易脱落,头及全身均被圆鳞。侧线明显。
背鳍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具一凹陷。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2鳍条下方,鳍棘细弱。胸鳍尖长,超过腹鳍尖端。腹鳍起点稍后于胸鳍的起点。尾鳍尖形。
鳔大,前端弧形,两侧不突出成短囊,后端尖长,鳔侧具14~15对侧肢,各侧肢分为背分支和腹分支,背分支在鳔的背部中央与对侧之背分支几相遇;腹分支细长,沿腹腔膜伸达腹面中央与对方腹分支几相遇。
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各鳍淡黄色。2
产地与产季梅童鱼为我国近海小型经济鱼类之一、黑鳃梅童鱼主要分布在渤海,棘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在黄海和东海,而以东海产量最大。每年的4~6月份和9~10月份为渔汛旺季。
经济价值梅重鱼肉嫩刺软,肉味鲜美,食用方法除红烧、干炸外,还可加工成国糜,制作国肉馅或鱼丸子等,也可冰鲜成冷冻小包装的销。
生态习性为黄海及东海常见小型鱼类,尤以长江口以北水域较多。体长一般80~120mm,其它习性不详。 2
资源现状未列入濒危及相关保护动物名录 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启军 - 副研究员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