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赤鳞鱼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赤鳞鱼为多鳞白甲鱼一个俗称名。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俗称多磷铲颌鱼。原名多鳞颜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钱鱼、梢白甲、赤鳞鱼。英文名: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 。现已被《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体长,稍侧扁,背稍隆起,腹部圆。头短,吻钝,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边缘具锐利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也很短。背鳍无硬刺,外缘稍内凹。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外缘金黄色,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桔红色斑纹。

原名螭霖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斑文鱼,古称汶鱼.为鲤科、突吻鱼类,是山东省泰山的地方特产。仅产于泰山的黑龙潭、桃花峪、后石码等阴暗的深水之中,尤以黑龙潭产的赤鳞鱼最佳。1

赤鳞鱼的体型较小,吻钝圆,成熟的雄鱼,吻部及腹鳍上有白色的珠状追星,较雌鱼的颜色更为鲜艳,背呈微蓝色,腹白,体侧鳞片微黄,中间有条金黄色的鳞带,鳍、尾大部分呈红色,光彩熠熠,甚为美观,它与富春江的鲥鱼、青海湖的湟鱼、洱海的弓鱼和油鱼并列为我国五大名鱼。1

赤鳞鱼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鱼类,对生活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只有在泰山的中上部溪涧深潭中才能生存,离开泰山水很难成活,自古就有“赤鳞鱼不下山”的说法,《泰山药物志》载、“本品(指赤鳞鱼)甚难畜养,每畜缸中,天暑则死.天雨则飞,时时跳跃缸中,必得以大缸深水安置荫中,缸口以竹编盖,久之十活一二,也不见长”。泰山赤鳞鱼有两种,一种是鳞上闪闪发金光的,俗称金赤鳞,即为赤鳞鱼。另一种鳞片为青黑色.俗称青赤鳞.又叫铁赤鳞鱼。铁赤鳞鱼分布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凡有赤鳞鱼的地方必定有铁赤鳞鱼,而有铁赤鳞鱼的地方却不一定有赤鳞鱼。1

习性栖息在河道为砾石底质,水清澈低温,流速较大,海拔高程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头部朝内,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内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0.6-1.2万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着生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取食时用下颌猛铲,进而将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块,可见白斑点点。

分布栖息于海拔300 1 500米之清澈流水中,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浙江龙泉。2

价值多鳞铲颌鱼肉嫩味鲜,有滋补明目下乳之功效,为山溪鱼产中之上品。在产区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在陕西南部山区为优势种群。4月中旬当鱼群出泉时,数量很大,一些较大的鱼泉最多可达万斤以上,一般多为几千斤,小鱼苗也在百斤以上,是当地群众喜食的山区特产。今后如能对其天然资源加以保护,同时解决人工繁殖等技术问题,它将是山区渔业中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殖鱼类。

现已人工繁育成功,山东泰安养殖普遍,在陕西省安康市也有人工育种。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启军 - 副研究员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