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首曲线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根据不同测图比例尺及不同地貌情况,按有关规定的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也叫“基本等高线”。1

定义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一般用细实线(0.15mm)描绘,是表示地貌状态的主要等高线。

起源以等高线法显示地貌,启迪于等深线。1728年荷兰工程师克鲁基最先用等深线法来表示河流的深度和河床状况,后来又把它应用到表示海的深度。1729年库尔格斯首次制作等深线海图,再后来才应用到陆地上表示地貌的高低起伏形态。1791年法国都朋特里尔绘制了第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裘品-特里列姆用等高线表示了法兰西领域的地貌。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初,等高线逐渐开始用于测绘地形图中。19世纪后半叶,等高线法冲破不易识别的阻碍,取得公认。此后,等高线法才成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显示地貌的基本方法。

然而,1986年在中国甘肃天水发现了7幅战国末期放马滩木板地图,在几乎没有有效信息的第五幅图中,出现了闭合曲线绘制山峰的方法。然而这一符号并未正式应用在其他地图中,应该是绘图者后期才出现的绘制方法。西汉长沙马王堆地图山脉使用内填充条纹的闭合曲线表示,圈出了山脉的大致范围,其表示手法与现代地图中的“等高线”类似。九嶷山附近为一大片弧形条纹填充的闭合曲线,表述了当地海拔较高、多山的特征。此种表示方法应该与放马滩地图第五幅图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得到后世的传承。 可见等高线的出现应该更早。

坡形判断(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不在图内闭合就在图外闭合,因此在图内,除遇房屋、道路、河流等地物符号而外,不能中断;

(3)除遇悬崖等特殊地貌,等高线不能相交;

(4)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越稀,即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缓;

(5) 等高线遇山脊线或山谷线应垂直相交,并改变方向。

线图判读1、数值大小: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和;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非常陡;

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2、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缓。

3、形状特征:

地形名称: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9)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由于构造的间歇性抬升,使其多分布于山地边缘或山间。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台地、剥蚀台地、冻融台地等。根据物质组成又可分为基岩台地、黄土台地、红土台地等。

4、等高线与温度:

等高线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强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