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托西酸舒他西林分散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适应症

性病科,皮肤科,肾病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淋病

用法用量口服或温开水冲制成混悬液后口服,成人(包括老年人)及体重大于或等于30公斤的儿童常用量一次0.375~0.75g,一日2次;儿童:体重 30公斤者,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分二次服用;无论成人或儿童,疗程一般为5~14天,必要时可延长。任何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疗程最少10天,以防止急性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治疗非特异性淋病时,可用本品单剂2.25g(6片)口服,加服1g丙磺舒,以延长氨苄西林及舒巴坦血清浓度,怀疑为梅菌引起的淋病时,在使用本品前应接受暗视野检查,并最少在四个月内,每月接受血清试验一次。

不良反应⑴过敏反应斑丘疹、荨麻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及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⑵消化道反应腹泻、稀便、恶心、腹痛、痉挛、上腹痛及呕吐等。

⑶思睡、镇静、疲劳,不适及头痛等。

⑷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血液系统异常。

⑸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血清胆红素增高。

⑹偶见间质性肾炎。

⑺二重感染长期或大量应用该品可致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

注意事项⑴患者每次开始服用该品前,必须先进行青霉素皮试。

⑵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及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

⑶该品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性。若有过敏反应产生,则应立即停用该品,并采取相应措施。

⑷肾功能减退者应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

⑸对怀疑为伴梅毒损害之淋病患者,在使用该品前应进行暗视野检查,并至少在4个月内,每月接受血清试验一次。

⑹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该品者,应定期检查肝、肾、造血系统功能和检测血清钾或钠。

⑺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①硫酸铜法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②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值升高。

药物相互作用⑴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该品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该品的血药浓度升高,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

⑵该品与别嘌醇合用时,皮疹发生率显著增高,故应避免合用。

⑶该品不宜与双硫仑等乙醛脱氢酶抑制药合用。

⑷该品与氯霉素合用于细菌性脑膜炎时,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两者单用时高。

⑸该品可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肠肝循环,因此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⑹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和磺胺药等抑菌药可干扰该品的杀菌活性,因此不宜与该品合用,尤其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药的严重感染时。

⑺该品可加强华法林的作用。

药理毒理该品口服后,经肠内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同时存在时,不仅保护氨苄西林免受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而且还扩大了氨苄西林的抗菌谱,对葡萄球菌产酶株、不动杆菌属和脆弱拟杆菌等细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该品对包括产酶菌株在内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淋病奈瑟菌、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包括脆弱拟杆菌在内的拟杆菌属均具抗菌活性。氨苄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胞活性繁殖阶段,通过对细胞壁黏肽生物合成的抑制,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本身抑菌作用较弱,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内酰胺酶抑制药,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后,能获得良好的协同作用。

药理作用本品为舒巴坦与氨苄西林的酯化物,口服后经肠内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氨苄西林为本品中的杀菌成份,作用于细胞活性繁殖阶段,通过对细胞壁粘肽生物合成的抑制,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本身对细菌抑制性作用弱,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 -内酰胺酶抑制剂,它与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后,能获得良好的协同作用。 本品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与一些耐甲氧苯青霉素菌株)、肺炎球菌、粪链球菌以及其它链球菌属等阳性菌,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布兰汉氏卡他菌、埃希氏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厌氧菌包括脆弱杆菌。

药代动力学该品口服后,在肠壁经肠内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苄西林,克分子比为1∶1。生物利用度相当于等量的舒巴坦、氨苄西林静脉注射剂的80%,饭后服用不影响其吸收。服用该品后,氨苄西林的血药峰浓度约相当于口服等量氨苄西林的2倍。舒巴坦、氨苄西林在正常人的血消除半衰期(T1/2)分别约为0.75小时和1小时;蛋白结合率分别约为38%和28%;两者在组织体液中分布良好,均可通过有炎症的脑脊髓膜。氨苄西林、舒巴坦有50%~75%以原形经尿液排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