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株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罗红霉素,其化学名称为9-[o-[(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红霉素。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微丸。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株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规格0.15g
用法用量空腹口服,一般疗程为5~12日。成人每日口服300mg,一日1次;儿童用量为5~10mg/kg,一日1次。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ALT及AST升高)、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禁忌1.对已知罗红霉素、红霉素或任何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忌用。
2.禁忌与含麦角胺、和双氢麦角胺和西沙必利的制剂配伍。
注意事项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严重肝硬化者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至正常水平2倍以上,如确实需要使用,则一次给药150mg,一日1次。
2.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不需作剂量调整,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时间延长一倍(一次给药150mg,一日1次)。
3.罗红霉素与茶碱或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同时使用时,建议检测治疗期间的血药浓度。
4.食物对本品吸收有影响,为获得较高血药浓度,本品需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3~4小时)与水同服,与牛奶同时服用则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5.本品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
6.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低于0.05%的给药量排入母乳,虽然有报道对婴儿的影响不大,但仍须考虑是否中止授乳。
老年用药如老年人的药动学无明显改变,不需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1.罗红霉素与麦角胺和双氢麦角胺同时服用能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手指和脚趾),不可同时服用。
2.罗红霉素与茶碱同时服用时茶碱的消除受到影响血药浓度和AUC上升,半衰期延长,肾消除减慢,造成茶碱的积蓄,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两者同时使用时,建议检测治疗期间的茶碱的血药浓度。
3.同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可能增加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浓度(例如洛伐他汀和新伐他汀),这是通过抑制这些药物细胞色素P450代谢产生的。同时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血药浓度。
4.罗红霉素能明显增大咪达唑仑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清除半衰期。
5.与吡二丙胺合用时,会使后者血中游离量增加,从而增加吡二丙胺的副作用。
药理毒理本品为半合成的14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体外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与红霉素基本相仿,对革兰阳性菌作用较红霉素略差,对嗜肺军团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本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与敏感菌的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的转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产生抑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好,血药峰浓度(Cmax)高,动物(家犬)单剂量口服300mg后5~8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5~8mg/L,进食可使生物利用度下降约一半。分布广,扁桃体、鼻窦、中耳、肺、痰、前列腺及其他泌尿生殖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可达有效治疗水平。其蛋白结合率在血浓度2.5mg/L时为96%。以原形及5个代谢物从体内排出,7.4%自尿液排出。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包装铝塑包装,6粒/盒;8粒/盒;12粒/盒。
有效期24个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