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岩是还珠洞内临江北向的一小岩,高1.75米,宽1.1米,深5.5米,面积6.05平方米。属多功能国家级地质公园——“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的地貌景观。位于临海市桃渚城东12里处连盘乡大堪头。珊瑚岩系火山爆发的溶岩凝固而成,学名柱状节理,六边形的岩柱,状如珊瑚。大堪头珊瑚岩分布面积达500平方米,有的仰卧,有的竖立,有的横倒。观赏的最佳处在海岙山瀑布尽头。
简介还珠洞内临江北向的一小岩,高1.75米,宽1.1米,深5.5米,面积6.05平方米。宋代朱希颜在岩侧的伏波潭(还珠洞试剑石旁)中得一古生物化石,如枯萎的岘山松柏,枝干挺拔,无花无叶,色泽晶莹,铿然有声,认为是稀世之珍,赋诗刻石还珠洞壁记之。人们遂以珊瑚命岩名。马王洲,明月峰诸景可尽收眼底。
其实珊瑚岩的最佳观赏处不在大堪头,而在海岙山。顺着大堪头一条小溪上行,约一公里,便闻瀑布声。溪岸景色幽美,瀑布气势磅礴。瀑布尽头,便是珊瑚岩群。这里的珊瑚岩,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比大堪头的更美更妙。所以,有人称海岙山如桂林之阳朔。当站在千丈岩下,背景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前面是千军万马似的珊瑚岩,真乃壮哉美哉!
珊瑚岩,如今不再是“美在海角无人知”了。国家地矿部已将它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家一级地质公园。
火山造奇珊瑚岩珊瑚岩奇观,在桃渚风景区的大堪头村。据地质学家描绘,大约在八千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浅海礁林。一天,海底深处的岩浆突然聚集,相互挤搡,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冲破地壳,喷出万千火流。海水退却了,山体兀现了。浩浩荡荡的火山熔浆冷却后,形成漫山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因为其形状犹如珊瑚,俗称珊瑚岩。几经沧桑,这里保留了一千五百多万根六边形岩柱,其造型和发育在地质史上都称得上典型,足以跟夏威夷和爱尔兰的同类岩柱相媲美。这里传递着八千万年前后地球的信息,这里蕴藏着火山喷发的原始资料,来临海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火山造就的古老的奇观!
珊瑚岩在大堪头村东南的蚶岙山上。蚶岙山恰似一只巨大无比的海蚶子。但这山不高,林也不茂,登上山看珊瑚岩具有一种整体感,会以为自己是站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方阵之前,四面八方,一目了然。面对满山遍野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古老的石柱,不免会沉浸在一种历史的肃穆与深沉之中。难怪有人说,来这里看石林,犹如在阅读一部大自然的历史。当然,研究历史的事还是留给地质学家,我们更愿意欣赏这大自然创造的艺术杰作。走进石林,就仿佛进入诸葛孔明摆的八卦阵。满眼是排列有序的碑状石头,每一块都有棱有角,宛若是能工巧匠的杰作。而许多石头上都有线条井然的龟裂,似黄帝手下的龟卜,或是伏羲制作的河图,向人们展示着神秘,拨弄起人们的幻想。而整个布局又是那么自由,那么纵横交错、含蓄隐晦,真让人怀疑老天是以某个印象派大师的大手笔创作的。
仔细打量,那一堆堆横卧的,似堆叠着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隐隐地散发着一种属于马雅可夫斯基的火药味。那一排排竖立的,如琼枝玉笋,宛若明代雕玉大师陆子冈手下的玉山子。那成排相连的,像绘着“四王”山水的巨幅屏风。那斜卧相携的,或密集如龙脊,或东鳞而西爪,一看便觉是学了吴道子的烘云托月描龙法……这里是画的海洋,这里是诗的世界,难怪有那么多的画家要来这里写生,有那么多的诗人要来这里采风。人们都称这里是石林,其实,总体的感觉更像石城。珊瑚岩宛若断墙残壁,把山野变成了曲街长弄。在深深的巷道穿梭,在享受奇妙、恬静和盎然古韵的时候,往往会突然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了出路,有人由此而叫它为魔鬼巷道。当走出巷道的时候,虽心有余悸,但直叫好玩。1
珊瑚礁地基研究珊瑚礁类岩土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岩土,珊瑚礁岩不同于土,受压对变形不是颗粒的重新排列;也不同于一般岩石,一般岩石以弹性变形为主,珊瑚岩变形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空隙的脆性压实。本文依托沙特某电厂工程实例,通过常规勘察、划分土层及静载试验阐述了珊瑚礁岩的工程特性,特别是地基承载力问题。珊瑚礁岩属非均质地基,高承载力伴随着不均匀性。同时,由于勘察研究较少,尚没有列入国家规范,其工程特性有待更进一步探讨。2
珊瑚岩上土壤元素分异石灰岩和珊瑚岩的化学组成都是以碳酸钙为主,但成因却有所不同,前者是化学沉积作用而成,后者是珊瑚虫的生物作用所致。由于它们的化学组成相同,所以它们出露地表之后,都是在水、二氧化碳或生物共同作用下,以化学溶解的方式进行风化。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差异,其所引起的风化和成土过程的强度不同,因而影响到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石灰岩上发育的土壤主要是石灰土,珊瑚岩发育的土壤主要是磷质石灰土,其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鸟粪。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