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长环斑花岗岩(Rapakivite)属于花岗岩类岩石,呈红色或灰色,常含暗色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一种特殊的斑状结构,即更长环斑结构。
特征更长环斑花岗岩是花岗岩的一种。其特点是钾长石斑晶为卵形,外围包着更长石。这种钾长石斑晶是由交代作用形成的,而外围的更长石则是由同化围岩形成。我国华北就有这种岩石分布,可用作装饰石料。1
矿物组成更长环斑花岗岩的斑晶为球形-卵形的钾长石(条纹长石、微斜长石),外绕更长石环或钠-更长石环。钾长石斑晶为具卡氏双晶的单个晶体,或为几个不规则状、扇状晶体组成的集合体。该花岗岩基质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黑云母,有时还有角闪石。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金属矿物等。1
岩石化学特征SiO2含量变化范围 71.43%~73.25% , 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Al2O3、 MgO含量降低,CaO、Na2O变化不明显,K2O/Na2O值均大于1,Al2O3含量大于K2O+Na2O+CaO含量。岩石的里特曼指数为2.68~3.04,均值为2.82,属于钙碱性系列。镁铁指数MF=70.39~74.36,固结指数SI=2.15~8.64,分异指数DI=81.07~92.90,表明岩体结晶程度较差,分异程度较高。在硅-碱图中落入亚碱性系列岩区域;在AFM图解落入钙碱性系列区,且分布于靠近A端的AF线附近,显示出贫铁富碱的特征。1
产出与分布更长环斑花岗岩是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与它近似的岩石有更长环斑细晶岩及更长环斑正长岩等。它们常与其他中酸性侵入岩共生。在中国产于北京密云、河北赤城、江西上饶、辽宁桓仁、陕西商县、福建漳州等地。1
成因近年来,更长环斑花岗岩已成为众多岩石学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它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点以及形成时特殊的地壳结构和物理化学环境,它的出现反映曾有一个加厚的地壳存在,是在干的、无水的厚壳条件下由于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下,下地壳物质受热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现有的岩浆记录表明,在早古生代时期,包括祁漫塔格洋、东昆仑中洋在内的特提斯洋,在东昆仑中洋向北俯冲,形成一系列弧盆系,区域上在那陵郭勒、祁漫塔格等岩浆岩亚带内伴有俯冲型花岗岩侵入。S1-D1洋盆消亡,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并相继形成早志留世同碰撞花岗岩,晚志留世后碰撞岩浆岩,从此完成了原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体制向大陆岩石圈体制的转变。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