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聚煤盆地形成的动力条件,可将聚煤盆地分为坳陷型聚煤盆地、断陷型聚煤盆地和构造-侵蚀型聚煤盆地3种典型类型,这三种基本类型之间还存在各种过渡类型。1
基本特征地质外营力(如河流,冰川等)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洼地,称为侵蚀盆地。在适宜的气候、水文条件下,洼地可以沼泽化并堆积泥炭,堆积作用主要是将侵蚀或溶蚀洼地填平补齐,含煤沉积厚度仅数米至数十米。沉积于沉积间断和剥蚀面上的含煤岩系,其底部层段常具有这种填积特征。
侵蚀盆地内含煤岩系的不断堆积必须以区域性沉陷为构造背景。流水侵蚀和溶蚀是盆地形成和扩展的直接动力,提供聚煤作用场所和流水体系是盆地覆水程度和泥炭沼泽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区域性的缓慢沉降提供含煤岩系堆积、加厚的构造条件,即所谓构造-侵蚀盆地。这类盆地虽然数量不多,但有时却赋存巨厚煤层。2
典型盆地我国云南东部的宜良、沾益等地的早石炭世含煤岩系直接超覆于泥盆系侵蚀面上,煤系厚度一般为几米至几十米。煤层赋存于剖面下部,含煤1~3层,层厚0.3~1.0m,局部可达10m。煤层发育明显受古地形影响,煤体呈透镜状,延伸不远即行变薄、尖灭。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