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海洋捕捞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海洋捕捞,指在海洋中对各种天然水生动植物的捕捞活动,各种鱼、虾、蟹、贝、珍珠、藻类等天然海水动植物的捕捞。1

简介海洋捕捞业是利用各种渔具、渔船及设备捕捞海洋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物的生产行业。海洋捕捞业是传统海洋产业,是海洋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捕捞业,从渔场利用方面划分,一般分为沿岸捕捞业、近海捕捞业、外海捕捞业和远海捕捞业。

沿岸水域---水深40米以内;近海水域---水深40-100米;外海水域---水深100米-大陆架边缘;深海水域---大陆架以外。1

发展阶段(1)上世纪40年代前:传统渔具,手工作业;

(2) 40-50年代:旧船改造机帆动力渔船出现;

(3) 50-60年代:开始发展机帆渔船和机械式起网设备,捕捞效率得到提高;

(4) 60-70年代未:发展机动渔船以及低压起网设备;

(5)80年代以后:群众性渔船发展迅速,突破了中高压传动技术在捕捞装备上的应用。1

主要特点(1)我国海洋捕捞产量已连续多年世界之最。但捕捞强度过大。

(2)我国海洋鱼类资源衰退严重,传统经济鱼类无法形成规模。

(3)我国渔船捕捞装备技术落后、捕捞效率低。

(4)我国远洋渔业起步晚,发展迅速;但先进渔船及捕捞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5)海区角度:我国捕捞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东海,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来自渤海和其他海区的捕捞量较小。

(6)渔获品种角度: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中,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渔获物总量的67%,其余依次是虾蟹类、贝类和藻类。1

作业方式按渔具、渔法分:拖网、围网、流刺网、张网、抄网、罩网、敷网、延绳钓、杆钓、渔笼、鱿钓等海洋捕捞渔业。

我国海洋捕捞主要作业方式:拖网、围网、流刺网、张网、延绳钓、渔笼、鱿钓等。目前渔船数量及产量最大的是拖网、流刺网和张网;2006年我国海洋捕捞各主要作业方式的渔船数量、功率及产量情况。

存在的问题(1)近海底渔资源利用过度,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

(2)捕捞结构严重失调,捕捞生产秩序混乱。

(3)海洋捕捞装备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①我国海洋渔业装备技术落后,尤其是捕捞装备,助渔导航仪器等方面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配套设备不齐全,仪器设备可靠性差等问题。

②大型远洋渔船及捕捞设备依赖进口,而且主要是进口国外二手设备。

③捕捞生产以粗放型为主,我国鱿钓平均产量比发达国家同类船低18%,金枪鱼钓单船平均产量不到渔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1/3。

④作业方式与产业结构不合理。选择性捕捞作业方式的比例很小。

⑤渔船、渔具渔法、捕捞装备技术研究独立开展,没有系统进行。

⑥缺少科技支撑,捕捞装备科研边沿化。

⑦渔船数量增加,船舶趋于小型化:违规渔船的存在是我国海洋捕捞强度失控的主要原因。

(4)近海水质污染严重,加剧了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

(5)新的海洋制度给渔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产生重大影响。1

改进措施(1)有效确定适宜捕捞量。

(2)科学规定捕捞对象。

(3)严格控制捕捞强度。

(4)加快渔业生产结构调整:近海捕捞量减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减船转产,发展增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减轻沿岸水域资源的压力。

(5)加速现代化渔港建设。

远洋捕捞业1、基本情况

远洋渔业有过洋性远洋渔业和大洋性远洋渔业之分。按使用的渔具分,有远洋拖网渔业、远洋围网渔业、远洋钓渔业、远洋刺网渔业等。按捕捞对象分,有远洋金枪鱼渔业、远洋鱿鱼渔业、远洋鳕鱼渔业、远洋竹夹鱼渔业等。我国远洋渔业起步于1985年。由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组建的第一支远洋船队,到西非海域渔场捕捞,实现了中国远洋渔业“零”突破。至2005年,我国已拥有远洋渔船近2000艘,其作业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洋渔业产量达120-140多万吨。

2、作用

(1)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是加快发展我国海洋捕捞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2)我国远洋捕捞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渔业地位。

(3)发展远洋渔业,中国直接参与世界渔业资源的开发,培育了我国利用世界性海洋渔业资源的能力,拓宽了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中国渔业由传统的“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扩大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贸易,远洋渔业已经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一支生力军,推进了中国渔业的产业优化和技术进步。

3、特点

(1)技术要求高。远洋渔业的发展,依靠渔船的大型化、导航助仪器的精密化,以及渔捞机械和水产品保鲜加工设备的现代化。

(2)工业化、集约化程度高,规模比较大。

(3)优质水产品的主要来源。

(4)符合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以及“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