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巴洛沙星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巴洛沙星其化学名为1-环丙基-7-(3-甲氨基-1-哌啶基)-8-甲氧基-6-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是一种淡黄色或类白色粉末。熔点137-140℃。临床上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等。

化合物简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巴洛沙星;

中文别名: 巴罗沙星;1-环丙基-7-(3-甲氨基-1-哌啶基)-8-甲氧基-6-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英文名称:Balofloxacin

英文别名:q35;BALOFLOXACIN EXTRA PURE;

CAS号:127294-70-6

分子式:C19H16O3

结构式:

分子量:292.32900

精确质量:292.11000

PSA:60.69000

LogP:3.98360

物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结晶固体

密度:1.4 g/cm3

熔点:137ºC

沸点:608.3ºC at 760 mmHg

闪点:321.7ºC

折射率:1.639

储存条件:Store in original container in a cool dark place.

蒸汽压:1.19E-15mmHg at 25°C

用途喹诺酮类新药——巴洛沙星原料药前体。适用于由敏感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膀胱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1

药理作用本品是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阻碍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发挥作用,使细菌DNA无法形成超螺旋,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导致细菌细胞无法分裂增殖。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与头孢类和青霉素类为代表的许多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都有作用,特别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及临床上难以治疗的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和消化链球菌等有效;对非典型病原体,如对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有特效,包括对红霉素耐药的支原体;对分枝杆菌、军团菌等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慢性感染还有抑制过度免疫反应作用。对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脆弱拟杆菌的抗菌活性较低,对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由于本品在8位引入甲氧基,因此可避免或减少光过敏性和光毒性。由于本品向脑脊液的移行率低,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弱。2

毒理研究**生殖毒性:**大鼠口服本品300mg/kg,兔口服50mg/kg,可引起骨化延迟;兔口服本品10mg/kg和50mg/kg,可增加胎儿死亡率;兔口服本品50mg/kg,大鼠口服30mg/kg和300mg/kg,胎儿体重降低;大鼠口服本品300mg/kg也可引起分娩延迟。

**光毒性:**光毒性研究表明,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巴罗沙星几乎无潜在的光敏反应。

**急性毒性:**动物单次口服本品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和大鼠口服本品的LD50均大于5000mg/kg;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弱。

**长期毒性:**大鼠连续26周,一日1次口服巴罗沙星的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巴罗沙星的无毒害剂量为30mg/(kg.d),相当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的10倍。3

药动学本品口服后在体内吸收迅速完全,不受食物、牛奶、抑制胃酸分泌药(如西咪替丁)等影响,生物利用度达82%,蛋白结合率为15%,药代动力学类似于氧氟沙星,呈线性分布,能广泛分布于痰液、唾液、汗液、疱液、泪液、前列腺液、女性性器官组织、耳鼻咽喉组织、皮肤组织,在肺和肾脏的药物浓度超过相应血药浓度6~8倍,子宫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当,在前列腺液中的药物浓度是血药浓度的40%,在前房水和脑脊液中的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10。健康成人男子单剂量口服本品(100~400mg),血药浓度随剂量相应升高。100mg和200mg剂量组峰浓度(Cmax)分别为1μg/ml和2μg/ml,达峰时间(Tmax)为1.0~1.2h,半衰期为7.0~8.3h,分布容积约38L,在肝脏代谢很少,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肾脏清除率约9.5L/h(口服200mg),总清除率为12L/h,主要经尿排泄,少部分经胆汁排泄,其余经粪便排泄。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的肾清除率显著降低,半衰期延长。2

适应症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附睾炎、淋球菌性尿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伤寒及沙门菌、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感染、腹腔感染等。作为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疗效完全可以与第四代头孢类相媲美,但其效价要比头孢类高很多。2

禁忌:1、对本品或对喹诺酮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儿童及婴幼儿禁用;

4、既往有因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肌腱炎、肌腱断裂史的患者禁用。3

用法用量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单纯性或复杂性)和妇产科感染:每日1~2次,每次100~400mg,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用药3~14日,妇产科感染用药3~9日。

肠道感染 (主要是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每日2次,每次200mg,疗程为5日,伤寒疗程为7日。

本品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应调整剂量。老年人本品吸收减慢,排泄延迟,用药时应注意调整剂量。3

不良反应本品的不良反应包括:

1 休克:比较罕见,如出现这类症状,应中止治疗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2 过敏反应:偶见皮疹、风疹、红斑、面部红肿等,在此情形下应中止治疗;

3 肾功能损害: 偶见BUN、血清肌酐升高;

4 肝功能损害:罕见GOT、GPT、LDH和AL-P升高以及黄疸;在此情形下应中止治疗;

5 血液学:偶见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颗

细胞增多等,在此情形下应中止治疗;

6 消化系统:偶见厌食,腹痛,腹泻,恶心,便秘,腹部

触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口渴等。据报道,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伴有便血的伪膜性结肠炎,如果发生腹痛以及经常性腹泻应中止治疗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7 精神神经系统:眩晕、偶见头痛及失眠;

8 其它:偶见发热、心悸。有报道,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高血糖症(老年患者、尤其是肾衰患者较易发生)。

9 文献介绍,本品国外Ⅲ期随机、双盲试验研究中,228例泌尿道感染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如下:3

|| ||

注意事项1 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癫痫等间歇性发病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有过敏史以及老年患者应慎用本品。

2 一般注意事项

1)本品可能出现癫痫样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2)老年患者或服用皮质类固醇患者给予喹诺酮类药物可能较易发生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如出现肌腱炎及肌腱断裂症状,应立即中止给药并通知医生。在排除肌腱炎和肌腱断裂诊断前应保持休息,不宜活动。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服用本品引起肌腱断裂的报道。

3)有报道,给予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出现QTc间期延长。因为合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后会引起QTc间期延长,对于低血钾、心脏病患者(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等)应慎重给药,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服用本品出现QTc间期延长的报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确立,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本品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儿童及婴幼儿禁用。

老年用药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应注意调整剂量及服药间隔。3

药物相互作用1 含有金属铝、镁的抗酸剂会干扰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故不能与本品同时服用;

2 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使用可能干扰本品的吸收,增加痉挛发作的危险性;

3 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使血清中的茶碱水平升高,因此本品与茶碱合用时应降低茶碱的剂量。3

药物过量尚无本品药物过量使用的临床经验,急性药物过量时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予以对症处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