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溯河鱼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溯河鱼类(Anadromous fish):指在海洋中生长,成熟后上溯至江河中上游繁殖的鱼类。

释义溯河鱼类(Anadromous fish):指在海洋中生长,成熟后上溯至江河中上游繁殖的鱼类。我国常见的溯河鱼类有大马哈鱼、中华鲟、鲥鱼及鲚类等。

溯河洄游的原因引起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外界环境条件是重要的因素,但是鱼类本身生理上的要求则是主要的因素。各种鱼类的生理情况不同,鱼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和新陈代谢,就必须按照本身的生理要求,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有规律的洄游。洄游的主要原因,一般分为三种:生殖洄游、适温洄游和索饵洄游。其中溯河鱼类从海洋溯河而上的主要原因是生殖需求。1

典型的溯河鱼类大马哈鱼大麻哈鱼是我国著名的鲑鱼。平时生活在太平洋350N以北的海域。在海洋里生活3-5年,每年秋季成群渡过鄂霍茨克海,绕过库页岛,进入黑龙江、绥芬河和图门江等水系。9月上旬可以到达乌苏里江口。大麻哈鱼上溯游泳速度极快,每昼夜可达30-50公里。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抵达产卵场,行程约为1500公里。产卵后亲鱼即死亡。翌年春季仔鱼随江流流入大海。

在浩瀚的海洋和宽广的江河上,大麻哈鱼是怎样寻找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这个问题,曾引起许多鱼类学家的注意和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初,哈斯勒先生用棉花塞住大麻哈鱼的鼻孔进行实地试验,发现这些嗅觉受阻碍的个体,便失去了返回原出生地的能力,而不塞棉花的个体则不受影响。在70年代初,他用一种化学制剂――吗啉洒在水中,制造人为的"家乡气味",对驯养在美国大湖的银大麻哈鱼进行回归实验,获得成功。

试验中,用小型超声波发射器塞入鱼胃,然后用超声波接收器追踪鱼的活动,发现经过吗啉处理的个体,在游经滴有吗啉的水域区时,即绕游不离去。另外,用小电极塞入鱼的脑嗅球进行试验,然后使鼻孔浸在各种不同的溶液中。结果,经过吗啉处理的银大麻哈鱼,对含有吗啉的蒸馏水溶液反应最为强烈,而未经处理的银大麻哈鱼则完全没有反应。所有实验都说明大麻哈鱼洄游是通过嗅觉来识别"家乡气味"的。至于在辽阔的海面上,它们依靠什么条件游向出生河流的河口区,目前尚无直接的证明资料。一般认为,洄游鱼类可能具有太阳罗盘机制。因为鱼类中有依靠太阳定向的实例,如白狼鲈能在晴天从宽阔的湖心定向游到湖岸的产卵场,而阴天则不能辨认方位,无法回到产卵场,这说明太阳对于一些鱼类有定向导游作用。这种机制在某些鸟类和昆虫中有所报导。2

中华鲟中华鲟是我国著名的溯河洄游产卵鱼类。中华鲟在我国黄河、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尤以长江口附近为最多。每年4-6月由海洋入江作溯河生殖洄游。9-11月到达长江上游产卵。产卵后亲鱼降河入海;幼鱼在河川浅水处生活,翌年6-7月进入河口区并出海生长。3

鲥鱼鲥鱼也是我国著名的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平时分散栖息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3-4龄达到性成熟时,于春末夏初作溯河生殖洄游,进入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产卵繁殖,产卵后返回海洋肥育。进入珠江的鲥沿西江上溯可达桂平一带;入钱塘江的鲥,建坝前最远可达衢州,建坝后只达七里垄以下;入长江的鲥最远可达宜昌,但主要进入江西赣江中游。鲥鱼幼鱼在江河生长一个时期后,当年秋冬之交即顺流入海。3

鲚类鲚类也有溯河洄游现象。平时栖息在浅海、大江河口一带,春夏进入淡水,如凤鲚6-7月到达江河淡水区产卵,而刀鲚则最远可上溯到洞庭湖一带。前颌间银鱼平时生活在近海沿岸,大江河口的淡水区域,3月下旬开始进入江河作生殖洄游,4月中旬在江河下游江段中产卵,受精卵随江流到海中发育生长。第二年又来到江河下游产卵。香鱼有不同的生态类群,有的群体终生生活在淡水中,为陆封型。而有的则是溯河鱼类,成鱼在淡水江河中产卵,并在江河中索饵生长,8-9月到达产卵场,生殖后亲鱼一般死亡。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