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鹿角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鹿角藻(Pelvetia siliguosa)主要是生长在中潮带。鹿角藻属,叶植物体,叉状分枝。固着器锥盘状。枝扁平至亚圆柱形,枝一侧上往往无沟,无中肋。雌雄同体,精子囊和卵囊生于双又分枝的末端膨大的生殖托上的窝内,每个卵囊内一般形成两个卵。鹿角藻是一种食用海藻,在我国北方常用于打卤面中,以增加粘性或与肉共煮作菜。此外,可综合利用作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等的原料。

形态特征鹿角藻(Pelvetia siliguosa)多固着于浪花冲击的岩石上,藻体褐色,软骨质,高约6—15厘米。基部为固着器,是圆锥状的盘状体,中间为扁圆柱状短柄,上部为二叉状分枝,可重复分枝2-8次,下部分枝比较规则。生长在水浪冲击的岩石上的藻体分枝较少,而生活在较平静的水中时,分枝较多。短柄及上部的分枝分化有表皮、皮层和中央髓。皮层和中央髓都有类似筛管的构造。枝上无气囊。1

生殖特征鹿角藻的植物体是二倍体,生殖时在枝顶端形成生殖托(receptacle),生殖托有柄呈长角果状,较普通营养枝粗,生殖托的表面有明显的结疖状突起,突起处有一开口的腔,叫生殖窝(conceptacle)。雌、雄同容,即在1个生殖窝内产生精囊与卵囊两种雌雄生殖器官。精囊长在窝内生出的分枝上,每个分枝上有2-3个精囊,旁有隔丝。精囊是单细胞的,核的第一次分裂是减数分裂,以后都是有丝分裂,形成多数精子。精子有鞭毛两条,向后伸的1条比向前伸的1条长。卵囊也是单细胞的,经过减数分裂,最后发育成两个卵。成熟的精子和卵结合后发育成二倍体的植物。1

生长环境鹿角藻主要是生长在中潮带。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红海。

应用简介鹿角藻是一种珍稀海藻,富含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钠、磷、铁、钙、钾、镁、铜、锌、硒、碘等,是一种高矿物质、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型海藻。据《本草纲木》记载,鹿角藻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泄热等功效,对于清肺通便、养颜瘦身、降压血脂、抑制甲状腺机能亢进有良效;可有效预防成年人高血压、肿瘤、溃疡、肝硬化、肾脏病等疾病,并有辅助治疗功效。由于鹿角藻生长范围窄,较为稀少而保健作用明显,历来均被视为珍稀海藻而倍爱青睐。2

鹿角藻胶提取工艺鹿角藻可用于提取鹿角藻胶,其提取工艺如下:

(1)样品预处理,将干样品水洗,去杂、复水、离干、打浆。

(2)水解提取,加相当原样品5-10倍量的水,加HCL调节pH=2,置于高压锅中加热提取0.5h。

(3)压榨过滤,用压榨机压榨过滤,收集滤液,反复提取滤渣,合并滤液,用氨水调节pH=3-4。

(4)盐析,于滤液中加饱和硫酸铝溶液,加热至70-80摄氏度,冷却,加入少量酒精,出现沉降静止1h,抽滤,用少量乙醇洗涤沉淀2-3次。

(5)酸解,于沉淀上加10%盐酸,调节pH=2,加热到70-80摄氏度,反应0.5h。

(6)沉淀,将酸解冷却,加酒精使藻胶重新析出,抽滤,用少量乙醇洗涤几次,然后干燥。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