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越冬洄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越冬洄游又称为季节洄游,主要见于暖水性鱼类。当冬季届临,水温逐步下降时,环境温度的变化成为影响暖水性鱼类生存的主要因素。它们必须离开原来索饵肥育的水域,集群游向水温适宜的栖息场所过冬,这就产生了越冬洄游。

简介越冬洄游,指鱼类由肥育场所或习居的场所向越冬场的洄游。越冬洄游亦称季节洄游或适温洄游。冬季来临前,水文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水温下降,鱼类的活动能力将减低,为了保证在寒冷的季节有适宜的栖息条件,鱼类趋向适温水域作集群性移动。鱼类进行越冬的目的为离开摄食区,到另一环境因子较佳且利于防御掠食者的地方。对洄游鱼类来说,这通常是产卵洄游的开端。例如草鱼在秋季结束摄食后,离开湖泊而聚集在河下游的凹洞中。1

每种鱼类一般都有一定的适温范围,为了寻找适于它们生存的水温条件,必须随水温的变化而作必要的迁移,称为适温洄游。通常大多数鱼类在春夏季节由南方向北方迁移,秋冬季则由北方向南方迁移,这种随季节到来而出现的规律性迁移,又被称为季节洄游。其中越冬时的洄游一般在索饵洄游之后进行,在这段时间里,鱼类往往停止摄食或摄食很少。

特点越冬洄游的特点是洄游方向朝着水温逐步升高的方向,往往由浅水环境向深水环境,或由水域的北部向南部移动,方向稳定。在中国近海,主要是朝南、朝东移动,长江中下游流域中许多大型鲤科鱼类,平时在通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冬季来临前,则纷纷游向干流的河床深处或坑穴中越冬。

鱼类越冬场的位置、洄游路线和速度受水温状况,尤其是受水域等温线分布状况所左右。水温梯度大,鱼群活动范围窄,密度相对就大;降温快,洄游速度相应快。而水温状况则受冷空气和寒潮的次数和强度的影响。2

典型越冬洄游鱼-鳀鱼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其它经济鱼类的饵料生物。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越冬洄游鱼类。3

各月习性1月为鳀鱼越冬期,其分布的北界位于7℃等温线附近,西界位于40米等深线附近,西南界位于苏北沿岸水的北侧冷风区,水温8℃附近。东南部的鳀鱼继续向东海北部扩展,其东界在水温13℃附近。密集区在33°15′~34°15′N, 123°10′~124°20′E。

2月黄海中南部水温继续下降,鳀鱼继续向东南移动,部分进入东海,主要分布在124°30′~126°30′E,水温9~13℃的狭窄水域。

3月黄海中部鳀鱼北界位于36°30′N, 7℃等温线附近。黄海南部,随着西部沿岸水域的温度回升向西扩展,进入水深40米以内水域。东南部零界线位于济州到西南13℃等温线附近。

4月黄渤海区各海湾相继增温。4月中旬以前,鳀鱼分布的西界位于20米等深线附近,东南界位于济州岛以西125°30′E,即13℃等温线附近。4月下旬,鳀鱼相继进入环渤海各湾的近岸产卵场。同时,黄海中南部的广大水域仍幼稀疏的鳀鱼分布。

5月上旬,鳀鱼已经大批进入渤海。在黄海北部,5月初,北上的鳀鱼大批达到大连至庄河、海洋岛一带沿海;中旬抵达东沟沿海,另一支在烟、威外海。在成山头以南的黄海中西部,集中于海州湾沿岸的鳀鱼在日照、胶南沿海形成密集群;5月下旬,随着东部水温的升高,逐渐东移。同时黄海中南部仍有鳀鱼广泛分布。

6月下旬,黄海中南部近岸的大部份鳀鱼结束产卵并向较深水域移动,与外海的鳀鱼汇合。广泛分布域32°00′~37°30′N之间水深20之60米水域。

7~8月,渤海鳀鱼大部分已结束产卵,分布于渤海中部及辽东湾口、秦皇岛沿海及莱州湾进行索饵。黄海北部,产卵盛期后,7月初开始移向东南较深水域索饵。主要分布区在海洋岛以南即园岛东南一带。同时烟、威外海的鳀鱼向北移动,分布于威海东北和隍城岛以东水域,进而与北部南移的鳀鱼汇合于北黄海的中西部。黄海中南部大部分鳀鱼进入索饵期,广泛分布于20~80米水深的水域内。 相对密集分布在石岛东南,海州湾东部和32°00′~34°00′N,水深50~60米之间的水域。

9~10月,渤海鳀鱼主要分布于渤海中部各湾口及海峡一带,数量明显少于7、8月份。部分鳀鱼已经外返。黄海北部主要分布区逐渐东移,10月份已移至海洋岛至成山头一线。黄海中南部,9月鳀鱼陆续由20~40米水深区域向40米以深水域移动。10月份海州湾及牛岛以南水深40米以内水域的鳀鱼已大部分移至水深较深水域,分布范围为34°00′N以北, 121°30′E以东。相对密集区在石岛东南36°00′~37°00′N, 123°00′~124°00′E水域。

11月渤海水温下降,鳀鱼较前一个月更趋近于海峡并开始大批游出渤海。黄海北部,由渤海外返的鳀鱼与本区的鳀鱼汇合。在122°15′~123°00′E, 38°00′N附近形成密集群。11月中旬前后,密集群向东南移至成山头以东,60米等深线与124°00′E之间水域。11月下旬继续南移并集成小群。黄海中南部,11月中旬以后。栖息于黄海北部和渤海的鳀鱼集结南下,到达黄海中部开阔水域后鱼群比较分散,在石岛东南60米等深线附近形成范围较小的密集群。

12月,鳀鱼基本上游离渤海,仅有少量残留。黄海北部,大部分鳀鱼已经绕过成山头,进入黄海中南部,部分滞后鳀鱼栖于40米以深水域。黄海中南部,12月初,水温骤降,40米以深水域广为分布的鳀鱼迅速向深水移动,由黄海北部南下的鳀鱼也迅速通过37°00′~35°00′N水域,与南部鳀鱼汇集于在35°00′N以南,水深60~80之间水域。12月中下荀,鳀鱼主要集中于123°00′~123°30′E,34°00′~34°45′N之间。

洄游原因鳀鱼分布与水温关系密切。当水温发生变化时,鳀鱼密集区也随之发生变化。越冬鳀鱼的适温范围大约7~15℃,最适温度为11~13℃。黄海中南部产卵盛期水温12~19℃ ,最适水温14~16℃。黄海北部产卵盛期最适水温为14~18℃。但最适温度的水域不一定形成密集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鳀鱼密集区的形成与流系和温度的水平梯度有密切的关系。鳀鱼密集区多形成于最适温度水平梯度最大的冷水或暖水舌锋区。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