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仑氨西林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仑氨西林化学名称为(5-甲基-2-氧代-1,3-间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基-(2S,5R,6R)-6-[(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酯,分子为C21H23N3O7S,C21H23N3O7S,分子量为461.48800,密度为1.47g/cm3 。

化合物简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仑氨西林

英文名称:Lenampicillin

英文别名:(5-methyl-2-oxo-1,3-dioxol-4-yl)methyl(2S,5R,6R)-6-[[(2R)-2-amino-2-phenylacetyl]amin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ate Lenampicilina;LAPC;Lenampicillinum [Latin];Lenampicillin;Lenampicillinum;

CAS号:86273-18-9

分子式:C21H23N3O7S

分子量:461.48800

结构式:

精确质量:461.12600

PSA:170.38000

LogP:1.860601

物化性质密度:1.47g/cm3

折射率:1.6531

生产方法方法1:以6-APA为原料,用乙酰乙酸甲酯保持氨基,简单,价廉,且总收率较高。 l0g 6-APA悬浮于100ml二氯甲烷和l0ml甲醇,在室温下加入9ml三乙胺和6.5g乙酰乙酸甲酯,再在室温下搅拌2h。减压浓缩,剩余物为化合物(I),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将化合物(I)溶于70ml乙酸乙酯和18ml N,N-二甲基甲酰胺,在50℃加入1.7g碳酸氢钾、1.2g碘化钠和8.2g 4-氯甲基-5-甲基-1,3-二氧环戊烯-2-酮,在室温下搅拌15h。加入40ml冷水,剧烈搅拌10min。分出有机层,用5%氯化钠水溶液(2×40m1)洗,无水硫酸镁干燥。干燥过的有机层含化合物(Ⅱ),无须提纯,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将上述得到的化合物(Ⅱ)的溶液冷至0~5℃,在搅拌下加入8.7g对甲苯磺酸单水合物在25ml乙酸乙酯中的溶液。在数分钟内即析出结晶性沉淀,该悬浮液在5~1012下继续搅拌30min e,过滤收集析出的沉淀,用乙酸乙酯洗,得20.4g化合物(Ⅲ),熔点157~160℃(分解)。三步总收率为88%。 10g化合物(Ⅲ)悬浮于100ml二氯甲烷溶液中,在0~5℃和搅拌下,加入2.8ml三乙胺和4g碳酸氢铵。在15min内分批加入5g苯甘氨酰氯,再在7~10℃下搅拌50min。加入70ml水,在0~5℃下用3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7.4。过滤后,分出二氯甲烷层,用5%氯化钠水溶液洗。在0~5℃和搅拌下,往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80ml饱和盐水,再加入2mol/L盐酸至Ph值为1.5。分出有机层,用饱和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剩余物用40ml2-丁酮结晶。粗结晶溶于二氯甲烷,减压浓缩得一剩余物,加入20ml异丙醇和40ml乙酸乙酯,在5℃下放置过夜。过滤得到的无色结晶,用冷乙酸乙酯洗,得7.6g盐酸仑氨西林,收率76%,熔点145℃(分解)。 1

方法2:以氨苄青霉素为原料。氨苄青霉素和苯甲醛脱水缩合,形成Schiff’s碱而对氨苄青霉素上的游离氨基进行保护,然后和4-卤甲基-5-甲基-1,3-二氧杂-4-环戊烯-2-酮(卤素=溴或氯)反应,引入2位上的铡链,最后用氯化氢的甲醇溶液酸性分解Schiff’s碱,脱去保护基而得到仑氨西林的盐酸盐。1

用途半合成青霉素,是氨苄青霉素的前体药物,但比氨苄青霉素的作用强2~4倍。可口服,且吸收好,有效率高。用途和氨苄青霉素相似,可以是氨苄青霉素的替代品。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化脓症、咽喉炎、外伤及手术创口等的表性继发感染、牙周组织炎、中耳炎等。1

化合物相关药品详细简介药品名称:【通用名称】 盐酸仑氨西林片

【商品名称】 珍欣

【英文名称】 Lenampicill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汉语拼音】 Yan Suan Lun An Xi Lin Pian2

成份:本品的主要成份是盐酸仑氨西林,其化学名为:(5-甲基-2-氧代-1,3-间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基-(2S,5R,6R)-6-[(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酯盐酸盐。分子式:C21H23N3O7S HCl,分子量:497.952

所属类别:化药及生物制品 >> 抗微生物药 >> 抗细菌药 >> 抗生素类2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至淡黄色。2

药理作用仑氨西林属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本品是氨苄西林的前体药物,它通过在肠壁中水解成氨苄西林而发挥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相同,主要通过与细菌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肺炎球菌等G+菌,淋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G-菌以及消化球菌属有良好的抗菌作用。2

药代动力学:文献资料:本品口服后迅速吸收,在肠壁中水解成氨苄西林。健康成人口服本品0.25g,45分钟后达到血药峰浓度,为6.6μg/ml,约为口服氨苄西林的2.2倍。进食对本品的吸收影响较小。本品口服后吸收良好,在痰液、扁桃体、副鼻窦粘膜、皮肤及软组织中有较高药物浓度,药物不能通过胎盘屏障,也不能分泌入乳汁中。大部分以氨苄西林的形式在肾脏排泄,给药后6小时内平均尿中回收率为50.4%。2

适应症:本品主要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

1.呼吸系统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2.泌尿系统感染:单纯性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

3.妇科感染:子宫内感染、子宫附件炎、前庭大腺炎;

4.皮肤软组织感染:毛囊炎(脓疱性痤疮)、疖、痈、丹毒、峰窝织炎、淋巴管(结)炎、化脓性甲沟炎、皮下脓肿、汗腺炎、簇状痤疮、皮脂性囊肿合并感染、肛周脓肿等;

5.外伤、手术创口等的浅表性继发感染;

6.耳鼻科感染:中耳炎、副鼻窦炎;泪囊炎、角膜溃疡;

7.口腔科感染:牙周组织炎、冠周炎等。2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500mg(2片),每天3至4次。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加倍。2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用药后偶见发热、皮疹、荨麻疹等症状,出现时应中止给药;罕见休克症状,应严密观察,遇有不适感、口内异常感、哮喘、眩晕、耳鸣等症状时应中止给药。

2.胃肠道反应:偶见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罕见伪膜性肠炎。

3.肝脏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检查异常。

4.肾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间质性肾炎。

5.血液系统:罕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6.其它:长期大剂量服用偶可见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偶见维生素K、维生素B族缺乏症。2

禁忌:1.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禁用。2

注意事项:1.本品的主要成份是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本品前应进行青霉素钠皮内敏感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2.本品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性。

3.有哮喘、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者应慎用。

4.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重服用。

5.口服用药不良或不能口服进食、全身状态差的患者应慎重服用(可能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2

药物相互作用:1.与丙磺舒合用会延长本品的半衰期。

2.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3.别嘌呤醇可使氨苄西林皮疹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

4.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2

副反应案例仑氨西林致多器官损伤患者男,25岁。因感冒于2000年6月15日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仑氨西林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d。1周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瘙痒;遂出现水疱及脓疱伴畏寒、发热。在外院以“药疹”给予地塞米松、氯苯那敏、强力宁等药物治疗后,水疱消退,全身皮肤广泛鱼鳞样脱屑。住院期间查ALT300U·L-1。于7月16日因厌食、恶心、呕吐3d,来我院就诊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T36.7℃,P140次·min-1,R18次·min-1,BP12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广泛红斑伴鱼鳞样脱屑,眼结膜充血,双侧内眦部脓肿并有液体溢出。实验室检查:WBC21.2×109·L-1,GRAN87.4%;血糖34.4mmol·L-1;K+6.23mmol·L-1,BUN10.1mmol·L-1,Cr180μmol·L-1;ALT251U·L-1,AST48U·L-1,T-Bil43μmol·L-1,D-Bil18.1μmol·L-1;C30.26g·L-1,ASO、RF、dsDNA、ESR均正常;尿常规:KET(+++),GLU(+++)。

急行血液透析、护肝、对症、支持治疗。次日查外周血细胞形态:N0.88,L0.122,部分细胞内有中毒颗粒。据此诊断为:药物性肝、肾损害,剥脱性皮炎,继发感染,继发性糖尿病。经护肝、抗感染、控制血糖、应用免疫抑制剂、补液等治疗,3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周后双侧内眦部脓肿消失,3周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皮肤损害渐愈。但血糖仍明显高于正常,持续使用胰岛素、阿卡波糖(拜糖平)等药物降糖治疗,血糖明显好转,但仍高于正常(空腹血糖7~8mmol·L-1)。于8月24日出院,院外中断胰岛素治疗,继续口服降糖药物,控制饮食,定时复查血糖。3个月后血糖恢复正常,此后未再服用降糖药物治疗。随访2年余,血糖正常,精神、体质良好,饮食及大、小便正常。

讨论该患者为青年男性,既往体健。使用仑氨西林治疗3d,1周后发生剥脱性皮炎,肝、肾损害,血糖升高及感染,经治疗后好转,且无复发,说明上述皮肤、肝、肾、内分泌等多系统损害均与仑氨西林有关。仑氨西林引起剥脱性皮炎及肝、肾损害曾有文献报道[1]。致血糖升高和感染的原因可能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机体应激反应、肝损害及抵抗力下降有关。仑氨西林致剥脱性皮炎后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体内皮质类固醇、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激素水平升高;而此时因肝脏损害使其灭活水平降低,致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或绝对不足,血糖升高;随着受损肝脏的恢复,体内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血糖也应达正常水平。然而,临床上常见的应激反应多在数天内恢复正常,此处血糖升高原因难以用应激反应解释,是否为其它原因所致有待进一步探究。

病例资料男,73岁。因肉眼血尿1天,于1999年4月23日入院。经盆腔CT及腹部X线平片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透等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静脉予环丙沙星治疗3天后,血尿消失,继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住院第12天行膀胱镜检查,经过顺利。9∶10步行回病房。9∶40排尿300ml,为肉眼血尿。按医嘱行仑氨西林皮试阴性,于12∶10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仑氨西林3.0g。当液体滴入约30ml时,病人自述口周麻木,腰背部、四肢关节疼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1次,立即停止输液。当时测血压18/12kPa,体温37.4℃。

病人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0/min,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考虑过敏性反应,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10mg。13∶30再次排肉眼血尿约300ml。21∶00、23∶00两次导出含暗红色血块的尿液共约900ml,当时血压18/12kPa。次日6∶30发现病人巩膜黄染,血压16/10kPa。急查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360U/L,天冬氨酸转氨酶40U/L,总胆红素67μmol/L,直接胆红素10μmol/L;尿素氮9.0mmol/L,肌酐167μ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80×109/L。7∶30病人突然呼之不应,牙龈及静脉穿刺部位渗血,血压12/8kPa。查血小板5×109/L,凝血酶原时间13秒,三P试验阳性。11∶00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分为预期性反应和非预期性反应两大类,后者也称过敏反应,它与已知的药理学作用无关,可以是首次用药,或有既往用该药的历史,极小量即可引起剧烈的应答反应。当药物进入体内,形成药物-蛋白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在少数人身上通过获得免疫异常,由抗体介导引起溶血。该例无家族遗传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从病史判断应属于药物介导的免疫性溶血,在药物进入体内360mg时出现腰背部、四肢关节疼痛、面色苍白等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由于症状出现在膀胱镜术后,忽略了与膀胱内出血与溶血反应的区别,而解释为手术创伤,加上老年病人反应差、主诉不确切,早期又无明显高热、寒颤、巩膜黄染等溶血性反应的典型表现,给临床判断带来困难。

病历摘要

女,16岁,因“右膝部肿物6年”于2004年7月17日入院,否认有药物过敏史。于2004年7月21日在局麻下行右膝部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仑氨西林舒巴坦钠皮试阴性后,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入仑氨西林舒巴坦钠(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g静滴,2次/d。用药后第3天,患者主诉四肢末端发痒,逐渐出现皮疹,为弥漫分布的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以四肢多见。怀疑为药物过敏,停用仑氨西林舒巴坦钠,改用生理盐水100ml加入克林霉素600mg静滴,2次/d。

第4天,患者主诉周身皮肤瘙痒难忍,皮疹遍布全身,眼睑水肿,体温37.6℃并呈直线上升,最高达39.2℃。急查血常规正常,无发冷畏寒,术区切口无红肿感染症状,停用克林霉素,5%葡萄糖液250ml+康体多60ml+维生素C5g静脉输入,1次/d,口服赛庚啶2mg,1次/晚,扑尔敏4mg,3次/d,复方炉甘石洗剂100ml外用。给予物理降温,冰袋冷敷,嘱其多饮水。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加强皮肤护理,选择柔棉质软内衣,及时换汗湿的内衣及被服,保持床铺干燥。双手保护性戴手套,防止夜间抓伤皮肤,引起感染。同时加强术区切口换药,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逐渐减退,进行性脱皮。病情好转,切口术后14天拆线,Ⅰ/甲愈合。

讨论

仑氨西林舒巴坦钠为复方制剂,主要用于产酶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本品常用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偶有皮疹,很少有引起严重皮疹和药物热报道。提醒临床应用时,应予以高度重视。本例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做仑氨西林舒巴坦钠皮试为阴性,用药4天后发生严重药疹和药物热,临床上较为罕见。建议临床在应用此类药品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高敏体质慎用,在使用时做到:

1、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尤其警惕。要严格进行仑氨西林舒巴坦钠皮试,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者,注射后仍需密切观察治疗全程,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2、对药物过敏者,无论反应轻重,尽快停药,以尽早脱敏为原则,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3、注意本品溶解后,应立即使用,因溶解放置后致敏物质可增多。

4、对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以后重复使用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