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重组人白介素2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重组人白介-素2(rhIL-2)是基因重组产品, 是一种非糖基化蛋白,生物活性与天然IL-2 相同,含有133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5·5 k,其药理作用在于增强免疫应答。重组人IL-2。1992年在美国经FDA 批准上市,商品名为 Proleukin。 此后相继在日本、丹麦等国家上市,批准的临床应用适应证为肾癌、血管肉瘤和黑色素瘤。1

药典标准定义、组成及用途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白细胞介素-2(简称人白介素-2)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获得的重组人白介素-2制成。合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2

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2

制造1工程菌菌种2

1.1 名称及来源2

重组人白介素-2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白介素-2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1.2 种子批的建立2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1.3 菌种检定2

主种子批与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1.3.1 划种LB琼脂平板

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1.3.2 染色镜检

应为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1.3.3 对抗生素的抗性

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1.3.4 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以免做)

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1.3.5 生化反应

应符合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特性。

1.3.6 人白介素-2表达量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1.3.7 质粒检查

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的相符。

1.3.8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的序列相符。

2原液2

2.1 种子液制备

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

2.2 发酵用培养基

采用适宜的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2.3 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

2.2.3.1 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 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解氧、补料、发酵时间等。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G)。

2.4 发酵液处理

用适宜的方法收集、处理菌体。

2.5 初步纯化

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初步纯化,使其纯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6 高度纯化

经初步纯化后,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高度纯化,使其达到3.1项要求,即为重组人白介紊-2原液。加入适宜稳定剂,除菌过滤后于适宜温度下保存,并规定其有效期。

2.7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3半成品2

3.1 配制与除菌

3.1.1 稀释液配制

按经批准的配方配制稀释液。配制后应立即用于稀释。

3.1.2 稀释与除菌

将检定合格加稳定剂的重组人白介素-2原液用2.3.1.1项稀释液稀释至所需浓度。除菌过滤后即为半成品,保存于2~8℃。

3.2 半成品检定

按3.2项进行。

4成品2

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4.2 分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A有关规定。

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有关规定。

检定1原液检定2

1.1 生物学活性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ⅩD)。

1.2 蛋白质含量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B第二法)。

1.3 比活性

为生物学活性与蛋白质含量之比,每1mg蛋白质应不低于1.0×10IU。

1.4 纯度

1.4.1 电泳法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ⅣC)。用非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5%,加样量应不低于10μg(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或5μg(银染法)。经扫描仪扫描,纯度应不低于95.0%。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ⅢB)。色谱柱以适合分离分子质量为5~60kD蛋白质的色谱用凝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0.1mol/L磷酸盐-0.1mol/L氯化钠缓冲液,pH7.0(含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上样量应不低于20μg,在波长280nm处检测,以人白介素-2色谱峰汁算的理论板数应不低于1500。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人白介素-2主峰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95.0%。

1.5 分子量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Ⅳ C)。用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5%,加样量应不低于1.0μg,制品的分子质量应为15.5kD±1.6kD。

1.6 外源性DNA残留量

每1次人用剂量应不高于10ng(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B)。

1.7 宿主菌蛋白质残留量

应不高于蛋白质总量的0.10%(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C)。

1.8 残余抗生素活性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A),不应有残余氨苄西林或其他抗生素活性。如制品中含有SDS.应将SDS浓度至少稀释至0.01%再进行测定。

1.9 细菌内毒素检查

每100万IU应小于10EU(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E凝胶限度试验)。如制品中含有SDS,应将SDS浓度至少稀释至0.0025%再进行测定。

1.10 等电点

主区带应为6.5~7.5,且供试品的等电点图谱应与对照品的一致(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Ⅳ D)。

1.11 紫外光谱

用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约100~500μg/ml,在光路1cm、波长230~360nm下进行扫描,最大吸收峰波长应为277nm±3nm(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ⅡA)。

1.12 肽图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ⅧE),应与对照品图形一致。

1.13 N端氨基酸序列(至少每年测定1次)

用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测定,N端序列应为:

(Met)-Ala-Pro-Thr-Ser-Ser-Ser-Thr-Lys-Lys-Thr-Gln-Leu-Gln-Leu-Glu。

2半成品检定2

2.1 细菌内毒素检查

每100万IU应小于10EU(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E凝胶限度试验)。如制品中含有SDS,应将SDS浓度至少稀释至0.0025%再进行测定。

2.2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成品检定2

3.1 鉴别试验

按免疫印迹法(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Ⅷ A)或免疫斑点法(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Ⅷ B)测定,应为阳性。

3.2 物理检查

3.2.1 外观

应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

3.2.2 可见异物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B),应符合规定。

3.2.3 装量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应不低于标示量。

3.3 化学检定

3.3.1 pH值

应为3.5~4.5(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A)。

3.3.2 渗透压摩尔浓度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H),应符合批准的要求。

3.4 生物学活性

应为标示量的80%~150%(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Ⅹ D)。

3.5 残余抗生素活性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A),不应有残余氨苄西林或其他抗生素活性。如制品中含有SDS,应将SDS浓度至少稀释至0.01%再进行测定。

3.6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7 细菌内毒素检查

每1支应小于10EU(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E凝胶限度试验)。如制品中含有SDS,应将SDS浓度至少稀释至0.0025%再进行测定。

3.8 异常毒性试验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F小鼠试验法),应符合规定。

3.9 残余乙腈含量

如工艺中采用乙腈,则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Ⅲ C)进行。色谱柱采用石英毛细管柱,柱温45℃,气化室温度15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每分钟4.0ml,用水稀释乙腈标准溶液使其浓度为0.0004%,分别吸取1.0ml上述标准溶液及供试品溶液顶空进样400μl,通过比较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判定供试品溶液乙腈含量。乙腈含量不高于0.0004%。

药理作用白介素-23(Interleukin-2,IL-2)是辅助型T淋巴细胞(TH)活化产生的细胞因子[1-2]。IL-2具有双重调控免疫应变的能力,可有效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重组人白介-素2(rhIL-2)是基因重组产品,含有133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5·5 k,其药理作用在于增强免疫应答。

阿地白介素4(IL-2)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和维持T细胞的分化增殖。IL-2有关肿瘤的生物学活性包括:1.刺激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增强其活性。2.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增强其溶细胞活性。3.诱导淋巴因子活化杀伤(LAK)细胞。LAK细胞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溶解多种肿瘤细胞。IL-2不仅是产生LAK细胞的必需淋巴因子,而且在它的存在下还能维持LAK细胞的增殖和长期生长,因此,在临床抗肿瘤治疗时往往把IL-2和LAK细胞同时给予,这就是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性治疗(adoptiveimmunetherapy,AIT)。4.刺激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生并增强其活性。动物实验证明,TIL较LA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高50~100倍。5.不仅能促进T细胞增殖,且对细胞有促增殖和促分化作用。在肿瘤治疗的动物模型中已证明,当T细胞中介抗瘤反应强烈时,很低量的IL-2已足以激化抗瘤作用;但当T细胞中介的抗瘤反应很弱时,则需要很高剂量的IL-2。低剂量可以显著地刺激T细胞,而激活NK及LAK细胞则要求很大剂量。因IL-2不能直接抗癌,用药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兴奋免疫机制,以加强抗癌作用。以前常用的IL-2和LAK细胞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现已不再推荐,而代之以IL-2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联合疗法(过继疗法adoptive therapy)。6.rhIL-11为177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13区。作用于巨核细胞系较晚期阶段的巨核细胞水平,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及成熟,并促进血小板的产生。IL-11虽无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eg-CSF)的活性,但有巨核细胞增殖因子的活性,与GM-CSF及IL-3协同作用,可使CFU-MegDNA量增多。

药代动力学:本品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肾脏、肝脏、脾脏和肺脏。肾脏是主要的代谢器官,肾组织细胞的组织蛋白酶D分解本品。5血清中分布和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3分钟和85分钟。6

适应症:1.用于肾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直肠癌、肺癌的治疗。用于癌性胸腹水的控制,也可以用于淋巴囚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培养。

2.用于手术、放疗及化疗后的肿瘤患者的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用于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症的治疗.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

4.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

5.对某些病毒性、杆菌性疾病、胞内寄生菌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麻风病、肺结核、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具有 一定的治疗作用。5

用法用量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具体用法、剂量和疗程因病而异,一般采用下述几种方法(或遵医嘱)。
1.全身用药:
(1)皮下(或肌肉)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Ala) 60~100万IU/次(1~2支),加2ml注射用水溶解,皮下注射3次/周,6周为一疗程。
(2)静脉注射:40~80万IU/m2(1~2支),加生理盐水500ml,滴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每天3次,6周为一疗程。
(3)介入动脉灌注:50~100万IU/次(1~2支),2~4周一次,2~4次为一疗程。
2.区域与局部给药:
(1)胸腹腔注入:用于癌性胸腹腔积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Ala)100~200万IU/m2(1~2支),尽量抽去腔内积液后注入,每周1~2次,2~4周(或积液消失)为一疗程。
(2)肿瘤病灶局部给药:根据瘤灶大小决定用药量,每次用量不少于10万IU,隔日一次,4~6次为一疗程。5

不良反应各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发热、寒战,肌肉酸痛,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是一过性发热(38℃左右),亦可有寒战高热,停药后3~4小时体温多可自行恢复到正常。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类感冒症状。皮下注射者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疼痛,所有副反应停药后均可自行恢复。7

注意事项本品必须在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师掌握下慎重使用。7

使用较大剂量时,本品可能会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末梢水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等,应立即停用,积极对症处理。应注意,使用本品应严格掌握安全剂量。

药瓶开启后,应一次使用完,不得多次使用。预充式注射器包装仅为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本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应严格掌握安全剂量。使用本品低剂量、长疗程可降低毒性,并且可维持抗肿瘤活性。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小儿、有严重心脑肾并发症的老年人慎用。5

禁忌症1.对本品成分有过敏史的病人。

2.高热、严重心脏病、低血压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肺功能异常或进行过器官移植者。

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即往用药史中出现过与之相关的毒性反应: 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⑵未控制的心率失常; ⑶胸痛并伴有心电图改变、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⑷心压塞; ⑸肾功能衰竭需透析>72小时; ⑹昏迷或中毒性精神病>48小时; ⑺顽固性或难治性癫痫; ⑻肠局部缺血或穿孔; ⑼消化道出血需外科手术;

规格10万IU、20万IU、50万IU、100万IU、150万I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