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劳指因先后天亏损,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伤血液,以致营血亏少,脏器失其濡养。以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等。
《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难经·二十四难》“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据《金匮要略》分虚劳为五劳、七伤、六极之论,指出“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心藏神而主血脉,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因为邪气所乘,则使惊而悸动不定。”因此“血极”即“血劳”之义。《太平圣惠方》载“治妇人骨蒸及血劳等疾,面色黄瘦,四肢无力,烦疼,痰壅涕唾稠粘,不思饮食,赤茯苓散方”指出用赤茯苓散治疗血劳。
病因病机由于长期慢性失血,或因邪毒刺激等而致溶血;中焦脾胃不健,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虚而不能正常受纳水谷,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营气不足,生血乏源;蛔虫、钩虫寄生,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气血日亏;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神思虑太过,精血亏损,阴血暗耗,皆可形成血劳。
三、临床表现临床常见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根据症状体征和辨证分型,血劳可分为脾虚血亏证、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肝肾阴虚证等证型。
四、诊断1.有偏食、厌食及消化、营养不良,或有各种出血,或患钩虫病,或有接触有害理化因素、药物等病史;或为孕、产妇及婴幼儿等。
2.具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泄,月经失调等表现。
3.面色白或萎黄,唇、眼睑色淡,舌质淡胖或舌光无苔,皮肤干皱,发枯易脱,指甲色淡、扁平或反甲;或有黄疸等。
4.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水平的10%以上(成人一般红细胞数: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