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因胸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或)神经根,产生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本病病因未明、起病隐匿、病程漫长,常呈进展性。中国人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病率为0.44%~8.92%,多发于中年女性的中上段胸椎,且多合并颈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和胸椎黄韧带骨化。

病因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年龄、性别、发育畸形、基因等因素有关,发病高峰年龄为45~60岁。一般认为其为软骨细胞的异位骨化所致,但亦有学者认为其与纤维软骨及膜内化骨有关,还有学者认为退变的椎间盘可影响后纵韧带骨化的形成。

临床表现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其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狭窄节段的平面,并存的颈椎、腰椎疾病而表现出多样性。可表现为:

1.最常见的是以胸背部疼痛症状为主诉

但因其没有特异性,常常被忽视。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引起的胸髓病变从开始发病到完全性瘫痪可以仅经过很短的时间。但也有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仅主诉有持续性背部模糊痛,其病史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2.脊髓受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往往是下肢远端麻木,逐渐向上发展,伴有下肢无力、僵硬或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发生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行走不稳,双下肢行走无力,有踏空感或足踩棉花感,易跌倒。

3.以肋间神经刺激性疼痛为主诉

并伴有胸腹部感觉异常,如束带感等。可能因为病变累及肋间神经根导致。

4.胸腰段椎管狭窄

则可能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性或神经根性损害;甚至只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5.可有括约肌功能的改变

大小便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异常视病变程度不同,可有大小便无力,亦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而且常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所以需要结合相关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检查1.X线检查

胸椎侧位或断层X线片常可发现骨化的后纵韧带呈高密度影,可呈连续型或孤立型。

2.脊髓造影

可显示骨化物范围,对减压范围确定有很大的意义。

3.CT检查

具有明确诊断意义,并可测量椎管狭窄率,CT三维重建既可显示骨化物的范围、形态,亦可显示脊髓压迫的程度。

4.MRI检查

可显示脊髓受压的程度、范围等。

诊断结合临床症状、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但必须排除是否同时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管狭窄及腰椎管狭窄等疾病,还需排除胸椎硬膜囊钙化等比较罕见的疾病,防止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率。

治疗由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造成脊髓受压,保守治疗常常无效,目前惟一有效的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发生截瘫的风险大,即使是对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很大挑战,所以目前仍无一致的手术方案。

目前为了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许多学者开始改良或创新各种手术入路。大致有以下几种手术入路:

1.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或椎板成形术。

2.前路胸膜外或经胸膜入路前方减压术。

3.后路减压融合术。

4.前后路联合减压术。

5.后路环椎管减压术。

预防术后患者恢复是否良好与年龄、性别、术前发病时间、术前JOA评分、骨化类型、骨化前后直径有关,还与胸椎后凸角度、MRI脊髓内T2像信号强度、最后骨化水平、术式、是否联合应用内固定及合并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