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急性高原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急性高原病是进入高原地区,人体短期内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张口呼吸,轻度活动可使头痛减轻。

病因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可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强。

临床表现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

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①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②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③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浮肿等。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转入低海拔区后上述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1.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时,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逐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呼吸深大、频率增加、心动过速。部分患者有发绀、血压升高等。

2.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平原或海拔较低地区人群迅速进入高原后1~3日发病,也有晚于7~14日发病者。表现与一般肺水肿相同。有急性高原反应者如出现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系本病的早期表现。少数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粗大湿啰音及哮鸣音。

3.高原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大多先有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继而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剧烈头痛、精神异常、神志恍惚、顽固恶心、呕吐,重者昏迷。脑脊液检查仅有压力增高。

鉴别诊断1.急性高原反应主要与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相鉴别。流感常有咽喉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及全身肌肉痛。急性高原病一般不发热,无上呼吸道其他症状,无肌肉痛。此外,饮酒过量,剧烈运动,脱水可导致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尿少等类似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应进行鉴别。

2.高原肺水肿应与肺炎、肺栓塞、气胸、心源性肺水肿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等鉴别。

3.高原脑水肿应与代谢或中毒脑病、脑血管意外和颅脑创伤相鉴别。

治疗1.强调早发现、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斜坡卧位。

2.吸氧是治疗和抢救中的主要措施。病情严重者应高浓度加压给氧。有条件时用高压氧舱治疗。

3.降低肺动脉压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用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4~6小时后可重复。或用酚妥拉明,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

4.减少肺血容量可用脱水剂或利尿剂,如20%甘露醇静滴,或呋塞米(速尿)静注。

5.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地松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静注、静滴或肌注。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也可应用。

6.吗啡可用于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咳大量粉红色或血色泡沫痰之危重患者。肌内或皮下注射,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但不宜用于呼吸功能抑制以及昏睡、昏迷者。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不能耐受吗啡,或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哌替啶肌注。

7.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宜同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8.其他措施。如去泡剂(乙醇或二甲基硅油)的应用,654-2肌注,硝苯地平,或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气雾等。

9.合并心力衰竭、休克、昏迷者应给予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