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物;整体爆炸危险。吞咽有害。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怀疑会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硝酸羟胺
中文别名:羟胺硝酸
英文名称:hydroxyazanium,nitrate
英文别名:Hydroxylamine,nitrate (1:1);hydroxyazanium nitrate;Hydroxylamine,nitrate (salt);Hydroxylammoniumnitrat;EINECS 236-691-2;
CAS号:13465-08-2
分子式:H4N2O4
分子量:96.04280
精确质量:96.01710
PSA:112.30000
LogP:0.210101
物化性质沸点:83ºC at 760mmHg
蒸汽压:49.8mmHg at 25°C1
安全信息包装等级:III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759
危险类别码:R1
安全说明:26-45-36/37/39-35
危险品标志:Xn; C; Xi1
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爆炸物;整体爆炸危险。吞咽有害。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怀疑会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爆炸物 类别 1.1项
急性经口毒性 类别 4
急性经皮肤毒性 类别 3
皮肤腐蚀 / 刺激 类别 2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类别 2
皮肤致敏物 类别 1
致癌性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反复接触 类别 2
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危险 类别 1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01 爆炸物;整体爆炸危险。
H302 吞咽有害。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51 怀疑会致癌。
H373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30 用液体保持湿润。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50 不得研磨/冲击/摩擦。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 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 水或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 前切勿搬动。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70+P372+P380+P373
P301+P312 如误吞咽: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 用水充分清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 求医/就诊。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 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 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 求医/就诊。
P333+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 求医/就诊。
P308+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 求医/就诊。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1 贮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爆炸物;整体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吞咽有害。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怀疑会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1
急救措施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1
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1
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配。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