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亚硫酸氢钠(Sodium formaldehyde bisulfite)又名羟甲基磺酸钠(Sodium hydroxymethanesulphonate),是一种有毒可燃物质,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
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醛亚硫酸氢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formaldehyde bisulfite
中文名称2:羟甲基磺酸钠
英文名称2:Sodium hydroxymethanesulphon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129
CAS号:870-72-4
分子式:CH3NaO4S
分子量:134.08700
精确质量:133.965001
PSA:85.81000
编号系统CAS号:870-72-4
MDL号:MFCD00044664
EINECS号:212-800-9
RTECS号:PB2200000
PubChem号:248471091
物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固体
熔点:200°C (dec.)(lit.)
沸点:184ºC
闪点:184 °C
水溶解性:800 g/L (20 ºC)
稳定性:在正常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稳定。
储存条件:储存在一个紧密的容器中。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不相容的物质。注意防水。1
安全信息海关编码:2942000000
WGK Germany:1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4/25
RTECS号:PB22000002
生产方法将蒸馏水及甲醛溶液加入反应锅内,冷却至15℃以下,搅拌下分批加入亚硫酸氢钠,控制温度在60-65℃反应20min,用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9左右。反应完毕,加盐酸使pH达3左右。加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冷却后加乙醇析出固体,放置,次日过滤,乙醇洗涤,干燥,得成品。1
用途镀镍光亮剂,能提高光亮和整平效果。异烟肼硫钠、癌敌等中间体。1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对皮肤的致敏作用甚少见。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1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2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2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酸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2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3200~6400 mg/kg(小鼠经口);20000 mg/kg(豚鼠经皮)2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2
运输信息包装类别:Z01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2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