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三苯基醋酸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三苯基醋酸锡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分子式为C20H18O2Sn。对蜜蜂无害。薯瘟锡对植物药害极小,在紫外线作用下很快分解为元素锡。

简介中文名称:三苯基醋酸锡

中文别名:稻曲净;三苯基乙酸锡;三苯基锡醋酸盐

英文名称: triphenyltin acetate

英文别名:Fentin-Acetate; Triphenyltinacetatewhitepowder; Triphenylacetoxytin; triphenylstannanylium acetate

CAS号:900-95-8

EINECS号:212-984-0

分子式:C20H18O2Sn

分子量: 4091

物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

密度:1.55

熔点:118-122°C

水溶解性:28 mg/L (20 ºC)

稳定性:当干燥时稳定,但在暴露于空气或光的情况下相对容易分解。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2

安全信息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6.1

危险品运输编码:3146

危险类别码:R24/25; R26; R37/38; R40; R41; R48/23; R50/53; R63

安全说明:S26-S28-S36/37/39-S45-S60-S61

RTECS号:WH6650000

危险品标志:T+; N1

生产方法苯基溴化镁与四氯化锡反应制得三苯基氯化锡,随之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得三苯基羟基锡,最后与乙酰氯反应制得薯瘟锡。1

毒性白鼠急性口服LD50 为125 mg/kg

白鼠急性经皮LD50 为500 mg/kg

对蜜蜂无害。薯瘟锡对植物药害极小,在紫外线作用下很快分解为元素锡。 例如:其水溶液在1小时内分解率达90%,在动物体内代谢途径是二苯基锡、一苯基锡,最后分解为对人体无毒的元素锡。

每天喂牛3.2克,持续46天,可以观察到大部分锡化合物随粪便排出体外,两周后其牛奶中含水量痕迹量,八周后已基本排泄完毕。在鼠体中也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1

应用范围大田一般用量 20-40克/亩。

(1) 防治甜菜褐斑病,提高产糖量60-80%。

(2)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可提高产量度20%。

(3) 防治大豆炭疽病、黑点病、褐纹病、紫斑病与多菌灵一起混用,药效很好。

(4) 对水稻稻瘟病、稻曲病、条斑病也有较好防效,优于富士一号。

(5) 对洋葱黑斑病、芹菜叶枯病、菜豆炭疽病、咖啡的生尾孢病也都有很好的防效。

(6) 特别对福寿螺、藻类、水蜗牛有着特殊防效,优于百螺杀一类药剂。1

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致命。可引起呼吸道刺激。怀疑会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 类别 3

急性经皮肤毒性 类别 3

皮肤腐蚀 / 刺激 类别 2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类别 1

急性吸入毒性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 类别 3

致癌性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反复接触 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危险 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 ——长期危险 类别 1

生殖毒性 类别 2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

H330 吸入致命。

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H351 怀疑会致癌。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H361d 。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 水或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 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 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 前切勿搬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01+P310 如误吞咽: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 用水充分清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 求医/就诊。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 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 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04+P340 如误吸入: 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舒适体位。

P308+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 求医/就诊。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 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致命。可引起呼吸道刺激。怀疑会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1

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禁配物:强氧化物,强酸,强碱。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