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乙酰丙酮铜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乙酰丙酮铜是一种蓝色针状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氯仿,溶于苯和四氯化碳。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用作树脂交联剂和固化促进剂;橡胶添加剂;燃料油添加剂,可提高润滑性和燃烧性,但不能阻止碳沉积。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乙酰丙酮铜

中文别名:乙酰丙酮酸铜;乙酰丙酮铜(II);二乙酰丙酮铜;2,4-戊二酮铜(II);乙醯丙酮铜(II);乙酰丙酮酸铜(II);乙酰丙酮酸铜(II),98%;2,4-乙酰基丙酮铜;双(乙酰内酮)铜(Ⅱ)

英文名称:Cupric(II) acetylacetonate

英文别名:Cupric acetylacetonate; copper(II) 4-oxopent-2-en-2-olate; Copper(II)-2,4-pentanedionate; Copperpentanedionate; Copperacetylacetonate; Bis(acetylacetonato)copper(II); Bis(2,4-pentanedionato)copper(II); Copper(II) 2,4-pentanedionate; Cupric acetylacetonate; Copper ii 2,4-pentanedionate; (3Z)-4-hydroxypent-3-en-2-one - copper (2:1); (2Z)-4-oxopent-2-en-2-olate; 2,4-pentanedione, copper(2+) salt; 2,4-pentanedione, copper(2+) salt (1:1)

CAS号:13395-16-9

分子式:C10H14CuO4

线性分子式:Cu(C5H7O2)2

分子量:261.76

纯度:≥99%

MDL号:MFCD00000016

Beilstein号:4157957

EC号:236-477-9

溶解度:0.2 g/L水 (20°C),0.09 g/100g 醇(20°C),0.07 g/100g 苯 (20°C)。

蓝色针状晶体或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66.661Pa压力下,78℃升华。1

物理化学性质熔点: 245 oC

升华点 :160oC

沸点 :160 oC (9.8 mmHg)

水溶性 :0.2 g/L (20 oC)

溶解度:0.2 g/L水 (20°C),0.09 g/100g 醇(20°C),0.07 g/100g 苯 (20°C)。

蓝色针状晶体或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1

安全术语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36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1

风险术语R20/21/22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1

质量规格纯度:≥99%

铜含量:24.0-24.3%1

用途说明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用作树脂交联剂和固化促进剂;橡胶添加剂;燃料油添加剂,可提高润滑性和燃烧性,但不能阻止碳沉积。1

贮藏运输阴凉干燥处保存

危险说明危险代码:Xi

危险等级:36/37/38

安全等级:26-362

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 / 刺激 类别 2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 类别 3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 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 用。

事故响应: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 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 求医/就诊。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 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 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 求医/就诊。

P304+P340 如误吸入: 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舒适体位。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 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刺激。2

急救措施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2

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2

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携气式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