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气漏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肺泡中的气体漏入胸腔。空气漏出的类型取决于气体从正常肺部漏出的部位,包括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和皮下气肿。临床上显著的肺气漏常易发生在有肺部实质性病变时。主要由于肺顺应性差,需要较高的压力扩张肺泡如用呼吸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或因为气道阻力增强如胎粪吸入综合征中胎粪部分阻塞支气管的患儿。
病因少数为自发性气胸;绝大多数气漏均有肺部原发病如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肺大疱、局限肺气肿、肺炎及先天肺发育不良、先天肺囊肿等,多因肺泡过度充气而破裂导致气漏。人工通气时正压过高,也是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随漏气的多少,速度的快慢及气体部位有明显差异。
1.气胸
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体征也常不明显,多在X线检查时被发现。较重病例可仅表现呼吸增快;严重时病儿烦躁、呼吸困难、青紫。典型体征为患侧胸廓比健侧膨隆肋,间隙饱满,叩诊呈过空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减低。当胸膜腔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时,称为高压气胸,可引起纵隔向健侧移位,横膈下移,当腔静脉受压迫时,可引起周围静脉扩张、肝大心搏出量减少、脉压降低、脉搏减弱血压下降。
2.纵隔气肿
比气胸少见,一般无症状,纵隔气体较多时也可引起呼吸窘迫及心包填塞症状,尤其并有心包积气时。颈或上胸部发生皮下气肿,局部有“压雪感”,提示存在纵隔气肿。
3.气腹
气体可由纵隔进入腹腔,引起气腹,表现为腹部胀气,叩诊鼓音需与消化道穿孔鉴别,但后者腹壁常有水肿、指压迹且有腹膜刺激体征可与本病区分。
4.间质性肺气肿
气体可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疏松间质向肺门扩展,严重时可压迫小气道,并降低肺的顺应性,导致呼吸困难、喘鸣、缺氧及CO2潴留。
检查**(一)实验室检查**
血液气体值的变化中,高碳酸血症为早期变化,而后动脉血氧分压会逐渐下降。有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可有核左移,出现中毒性颗粒。
(二)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透照法。
危重病儿不能搬动,可用冷光源透照以确定气漏部位,便于穿刺减压。
3.超声检查
可辅助诊断不典型的纵隔气肿,并可用于鉴别内侧气胸与纵隔气肿。
4.内镜检查
颈纵隔气肿可用五官科内镜检查,协助诊断与治疗。
诊断新生儿在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一侧呼吸音减低应考虑新生儿肺气漏。
可采用胸部透光试验快速做出判断。确诊需要X线胸片。胸腔穿刺可以有助于诊断和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并发症可并发呼吸窘迫、休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颅内出血、高碳酸血症,可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心包填塞症、空气栓塞等。
治疗1.密切观察
保持安静、密切观察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病例,防止因哭闹使气漏加重,如肺气漏不再继续,游离气体多可自行吸收。气腹一般都能自行吸收,宜少量多次喂奶,以防胃胀影响通气。
2.吸氧
有呼吸困难时应予氧吸入,吸入纯氧可加速胸腔游离气体吸收,但有发生氧中毒的危险。
3.胸腔引流排气减压
对有大量积气已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的严重病例,应立即采取排气减压措施,如严重高压气胸可于患侧前胸第二肋间行胸腔穿刺或置入导管减压排气;时间允许也可作闭式引流术,纵隔气胸、心包积气气体过多,可分别采用胸骨后穿刺及心包穿刺,用空针抽出气体。重症间质性肺气肿,采用选择性支气管插管常有效。
4.原发病治疗
对肺部原发病应进行有针对性治疗。采用机械通气时,应降低正压,延长呼气时间,常可使症状改善。
5.保守治疗
适用于少量气体的肺气漏,又无持续气漏,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者。患儿裸露置暖箱或红外治疗台下保持安静,避免哭闹,给氧,严密监护心率、呼吸,定时测血压或用经皮氧饱和度持续监护,必要时用X线摄片随访。
6.治疗并发症。
7.抗生素控制感染。
8.排气减压穿刺
排气紧急时用24号针在锁骨中线患侧第2肋间穿刺排气效果较好,张力性气胸或支气管胸膜瘘患儿应作闭式引流,纵隔积气常为多房性积气,可穿刺排气,若积气量大,应立即行气管切开分离前筋膜以利排气。
预防应注意避免早产及过期产,防止宫内及产时窒息。生后呼吸道的吸入物如胎粪应及时吸出。机械通气时应严密监护,吸气峰压不能太高,对疑似病例应观察动态变化,及时处理。应用镇静剂和/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气漏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