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间隙综合征(CS)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
病因凡可使筋膜间隙内容物体积增加、压力增高或使筋膜间隔区的容积减小,致其内容物体积相对增加者,均可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有:
1.肢体的挤压伤
肢体受重物砸伤、挤压伤或重物较长时间压迫,例如醉酒、CO中毒等昏迷患者肢体压于自己的躯干或肢体之下,受压组织缺血,压力除去后,血液再灌流,使受伤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出血、反应性肿胀,使间隔区内容物的体积增加,随之压力增高而发病。
2.肢体血管损伤
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受其供养的肌肉等组织缺血在4小时以上,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后,肌肉等组织反应性肿胀,使间隙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而发生本病。
3.肢体骨折内出血
肢体骨折,出血流入筋膜间隙内,由于筋膜间隙的完整结构并未受到破坏,积血无法溢出而内容物体积增加,使压力增高而发病,可见于胫骨骨折及前臂骨折等。
4.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
外用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由于固定过紧压力太大,使筋膜间隙容积压缩,损伤组织、肿胀,亦使间隙内容物增加,如不及时放松夹板可发生本病。见于前臂或小腿骨折。
5.髂腰肌出血
因外伤或血友病出血,受肌鞘的限制,出血肿胀,压力增加,呈屈髋畸形,可压迫股神经致股四头肌麻痹。
6.其他
截石位手术时,两小腿置于托架上,小腿三头肌受压超过5小时,也可致本病。
发病机制当肢体遭砸压或其他上述病因之后,筋膜间隙内的肌肉出血肿胀,使间隙内容物的体积增加,由于受骨筋膜管的约束,不能向周围扩张,而使间隙内压力增高。压力增高使间隙内淋巴与静脉回流的阻力增加而静脉压增高,进而使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渗出增加,更增加了间隔区内容物的体积,使间隙内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即内容物增加→内压升高→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压升高→渗出增加→内容物增加。一般情况下,间隔区内压增高,均不至大于该间隙内动脉干收缩压,因而通过该间隔区供养远端的动脉血流减少,但不至中断肢体远端脉搏减弱以至摸不清,但末端均有血运而不至坏死。由于间隔隙内压的增高可使区内组织毛细血管压闭,微循环受阻致组织灌流减少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毛细血管在缺氧状态下其通透性增加,又增加了渗出,形成恶性循环。间隔区外肢体表面皮肤,可有肿胀水疱因有邻近血供,一般不发生坏死,但可由于血运减少而神经功能(皮肤感觉)减退。
临床表现1.症状
疼痛及活动障碍是主要症状。肢体损伤后一般均诉疼痛,但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早期,其疼痛是进行性的,该肢体不因肢体固定或经处理而减轻疼痛肌肉因缺血而疼痛加重,直至肌肉完全坏死之前疼痛持续加重而不缓解。由于该肌肉损伤肿胀,主动活动发生障碍。
2.体征
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是本病重要体征。肢体肿胀是最早的体征,在前臂小腿等处,由于有较坚韧的筋膜包绕,肿胀不甚严重,但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疱。肌腹处明显压痛是筋膜间隙内肌肉缺血的重要体征。于肢体末端被动牵拉该肌,如前臂掌侧筋膜间隙综合征时,被动牵拉伸直手指,则引起屈指肌的严重疼痛。
3.好发部位
筋膜间隙综合征在上肢最好发生于前臂掌侧及背侧筋膜间隙;下肢好发生于胫后深间隙及胫前间隙,其次为胫后浅间隙。前臂桡侧肱桡肌间隙及小腿外侧、腓骨肌间隙,虽然也位于前臂及小腿,但其间隙的骨壁仅是单骨(桡骨或腓骨),而不是骨间膜及双骨因而该间隙也具有相对的可扩展性,发生在该间隙的筋膜间隙综合征较少。手内骨间肌间隙也是可以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部位。上臂间区及髂腰肌间隙偶有发生。
诊断由于筋膜间隔区内压力上升后,可以造成上述肌肉及神经的改变,时间过久,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为重要。压力增高的间隔区内的肌肉由于缺血,它的主动活动无力,而被动活动时则可引起疼痛。如在胫前肌综合征时被动屈曲足趾,可引起胫前肌及伸趾肌肌腹部位的剧烈疼痛,这种所谓“被动牵拉试验”,对于早期诊断间隔区综合征有很大帮助。
辅助检查1.压力测定组织内压测定可显示肌间隙内压力可从正常的零骤升到1.33~2.66kPa(10~20mmHg)甚至3.99kPa(30mmHg)以上。此种压力表明需及早切开减压,否则将有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正常压力为10mmHg以下)。
2.其他MR及神经电生理检查亦有助于判定。并应注意与小腿动脉及神经损伤相鉴别。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又构成其发病因素之一,并可相互影响形成恶势循环。
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此种后果的惟一方法,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治疗及时且措施正确则筋膜间隙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
1.非手术治疗用保守方法治疗早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适应证是:肢体明显肿胀、压痛皮肤有张力性水疱,肌肉被动牵拉痛,经Whiteside穿刺测筋膜间隙压力未高于30mmHg者。采用制动,抬高患肢,严密观察,经7~10天,肿胀消退,症状消失,可完全治愈而不留任何后遗症。
2.手术治疗手术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如手术方法正确,减压彻底术后处理恰当,则患者将顺利恢复。
手术指征:①肢体明显肿胀与疼痛;②该筋膜间隙张力大、压痛;③该组肌肉被动牵拉疼痛;④有或无神经功能障碍体征;⑤筋膜间隙测压在30mmHg以上。具有这些体征者,应即行手术切开。对可疑是否切开减压者,宁可切开,并无不良后果,不可失之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