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1,2,3,4-四氯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1,2,3,4-四氯苯,英文名:1,2,3,4-tetrachlorobenzene,分子式:C6H2Cl4,白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醇,易溶于乙醚、二硫化碳。是主要用于有机合成,还可用作绝缘液及变压器油的凝固抑制剂。有毒。

物性数据1.性状:白色结晶。

2.熔点(℃):46.6。

3.沸点(℃):254。

4.相对密度(水=1):1.70。

5.饱和蒸气压(kPa):101.44(254℃)。

6.临界温度(℃):450。

7.临界压力(MPa):3.38。

8.辛醇/水分配系数:4.64。

9.闪点(℃):>110。

10.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醇,易溶于乙醚、二硫化碳。

11.蒸气压的温度(ºC,5.33kPa):149.2。

12.蒸气压的温度(ºC,8.0kPa):160.0。

13.蒸气压的温度(ºC,13.3kPa):175.7。

14.蒸气压的温度(ºC,26.7kPa):198.0。

15.蒸气压的温度(ºC,53.3kPa):183.0。

16.蒸气压的温度(ºC,101.3kPa):254.0。

17.气相标准熵(J·mol-1·K-1) :397.29。

18.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144.161。

分子结构数据1、摩尔折射率:45.83。

2、摩尔体积(cm3/mol):137.2。

3、等张比容(90.2K):350.7。

4、表面张力(dyne/cm):42.6。

5、极化率(10-24cm3):18.16。

计算化学数据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10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0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1

性质与稳定性1.稳定性:稳定。

2.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

3.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4.聚合危害:不聚合。

5.分解产物:氯化氢。

贮存方法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绝缘液及变压器油的凝固抑制剂1。

毒理学数据1.急性毒性:LD50:1167mg/kg(大鼠经口)。

2.刺激性:暂无资料。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兔吸入含20%四氯苯(浓度为4~5g/m3或8~10g/m3)粉末1~17d,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增高。以0.005mg/kg饲喂大鼠,条件反射活动改变,血清中巯基含量降低,肝功能轻度失调。

生态学数据1.生态毒性:LC50:1.1mg/L(96h)(黑头呆鱼,动态);56mg/L(48h)(青鳉)

2.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4.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上呼吸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兔吸入本品粉尘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增高。重复涂皮引起局部变红,且有全身毒作用。

二、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可燃。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应急处理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砂土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唐浩宇 - 教授 - 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