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斑状白化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斑状白化病(斑驳病,白点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局部黑素细胞缺乏,表现为白发和稳定的局限性白斑。

病因本病是一种无黑素细胞的先天性白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位点位于KIT基因,由于c-KIT(肥大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功能下降而使黑素母细胞分化受阻所致。

临床表现生后即在前囟部出现筛状白斑,与黑发交错存在,眉毛睫毛亦可呈白色。该病的典型特征是额部白斑,呈三角形或菱形对称,位于额部中央或稍偏于一侧,可向下延至鼻根部。亦可于下颏部、胸腹部、上肢见不对称性白斑。极少数病人仅于枕部有一撮白发,而无皮肤白斑,可能是斑驳病的变异型。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一般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个别患者可伴有单侧虹膜色素缺如、眼底白化、黄斑发育不良,斜视及弱视、共济失调耳聋及智力障碍等。

诊断根据生后发生的白斑及分布特点可确诊。

鉴别诊断应与白癜风鉴别。白癜风为后天性疾病,发病较晚,损害不如本病广泛,且前者白斑边缘色素沉着较明显。若有眼距加宽,眼眶发育不良或耳聋者,则应考虑Waardenburg综合征。

并发症可伴有共济失调、耳聋及智力障碍等。

治疗无特殊治疗方法,可试用黑素细胞移植术或自体表皮移植术,推荐使用遮盖方法,防晒也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