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甲酸烯丙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甲酸烯丙酯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其蒸气强烈的刺激粘膜。工业用的甲酸烯丙酯是黄色至黄褐色的液体,易溶于醚,水溶液易使甲酸烯丙酯水解,是合成氯丙嗪的中间体。

甲酸烯丙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爆炸,与氧化剂反应剧烈。工业上用作有机合成。

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相对密度(水=1):0.95

沸点(℃):83.0

分子式:C4H6O2

分子量:86.09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1

化学性质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1

毒性数据参考1、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 LD50: 124 毫克/ 公斤;口服- 小鼠 LD50: 96 毫克/ 公斤。

2、毒性分级:高毒。

3、爆炸物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4、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不宜久储,,以防聚合。

5、可燃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化学反应性能强; 燃烧产生刺激烟雾。

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蒸气具有强烈的刺激粘膜作用。以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均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1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1

消防措施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1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

工业规格工业品的此重在1.125~1.130(18℃)的范围之内。溴化物(按丙烯醇计算)在1升液体h中应该不少于380克。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最大。可以含有少量的游离甲酸和少量甘油的二甲酸酯C3H5OH(OCOH)2,因甲酸烯丙酯是从甘油的二甲酸酯经热解而制得的。

测定过程皂化反应不仅是甲酸烯丙酯而且还有一些杂质亦与碱作用。因此要用溴化作用的方法进行不饱和醇的含量测定。甲酸烯丙酯遇水很容易被皂化。丙烯醇的克当量等于1/2分子量,即29.04克。所用的溶液是0.1N溴酸钾溶液,反应是在酸性溶液中有溴化钾的情况下进行。没有参与反应的过剩的溴用碘量滴定法回滴,滴定结果以每1升试液中的克数表示。

5毫升甲酸烯丙酯放入体积为100毫升的量瓶中,加乙醚至刻度处;取5毫升甲酸烯丙酯的乙醚溶液移匿于体积为200毫升的锥形瓶或二口瓶中(带磨口塞)。在烧瓶中预先放入50毫升0.1N溴酸钾溶液,2克溴化钾和10毫升20%硫酸,用塞子盖好烧瓶后放置1小时。然后加入2克碘化钾和50毫升水。析出的碘用0·iN硫代硫酸钠滴定。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试验。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唐浩宇 - 教授 - 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