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发病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有关。主要病理特征是骨骼肌变性、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对称性四肢近端为主的肌肉无力伴压痛,血清肌酶增高,血沉增快,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等特点。PM病变仅限于骨骼肌,DM则同时累及骨骼肌和皮肤。

病因PM和DM发病机制与免疫失调有关。部分PM和DM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Jo-1抗体、SRP抗体、Mi-2抗体、抗核抗体等多种抗体,肌肉病理发现肌组织内有活化的淋巴细胞浸润,外周血淋巴细胞对肌肉抗原敏感,并对培养的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这些均说明本病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PM的发病主要与细胞毒性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T淋巴细胞可直接导致肌纤维的破坏,而细胞间问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lα与炎性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DM的发病则主要与体液免疫异常有关,肌组织内微血管直接受累,其上可见IgM、IgG和Cc3、Cc5b-9膜攻击复合物形成。推测DM可能是一种补体介导的微血赢管病,肌纤维的损害是继发改变。目前尚不清楚可直接诱发PM和DM的自身免疫异常因素,推测某种病原体感染改变了肌纤维或内皮细胞的抗原性,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或病毒感染后启动了机体对某些病毒肽段的免疫应答,而这些肽段与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的肽段结构相似,通过交叉免疫启动了自身免疫反应进而攻击自身的肌细胞

遗传因素可能也增加PM的易患性。在高加索人中,约半数PM患者与HLA-DR3相关,而HLA-DR52几乎见于所有的PM患者,多发性肌炎家族也有报道,说明遗传因素参与了发病。另外,病毒直接感染可能是PM发病的一个因素,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流感病毒A和B、HIV、ECHO。

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年龄不限,但儿童和成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病情逐渐加重,几周或几月达高峰。病前可有低热或感冒史。发病率约为2-5/10万

1.肌肉无力

首发症状通常为四肢近端无力,常从盆带肌开始逐渐累及肩带肌肉,表现为上楼、起蹲困难、双臂不能高举、梳头困难等;颈肌无力出现抬头困难;咽喉肌无力表现为构音、吞咽困难;呼吸肌受累则出现胸闷、气短。常伴有关节、肌肉痛。眼外肌一般不受累。肌无力可持续数年。查体可见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压痛,晚期有肌萎缩和关节挛缩

2.皮肤损害

DM患者可见皮肤损害,皮疹多先于或与肌肉无力同时出现,少数患者皮疹在肌无力之后发生。典型的皮疹为眶周和上下眼睑水肿性淡紫色斑和Gottron征,后者指四肢关节伸面的水肿性红斑,其他皮肤损害还包括日光过敏性皮疹、面部蝶形红斑等。

3.其他表现

消化道受累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心脏受累出现晕厥、心律失常、心衰。肾脏受累出现蛋白尿和红细胞。少数病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等。还有少数病例可能伴发恶性肿瘤,如乳腺肿瘤、肺癌、卵巢癌和胃癌等。

检查1.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巾.清CK明显增高,可达正常的10倍以上。1/3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及抗肌球蛋白的抗体增高。

2.24小时尿肌酸增高,这是肌炎活动期的一个指标。部分患者可有肌红蛋白尿。

3.肌电图可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向尖波。多相波增多,呈肌源性损害表现。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肌活检见前面病理所述。

5.52%~75%的患者有心电图异常,QT延长,ST段下降。

诊断1.急性或亚急性四肢近端及骨盆带肌无力伴压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血清CK明显增高;

3.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4.活检见典型肌炎病理表现;

5.伴有典型皮肤损害。具有前4条者诊断为PM,前4条标准具有3条以上并且同时具有第5条者为DM。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支持诊断。40岁以上患者应除外恶性肿瘤。

治疗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适当体疗以保持肌肉功能和避免挛缩,注意防止肺炎等并发症。

1.固醇激素为多发性肌炎之首选药物。长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应预防其不良反应,给予低糖、低盐和高蛋白饮食,用抗酸剂保护胃黏膜,注意补充钾和维生素D,对结核病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2.抑制剂当激素治疗不满意时加用。首选甲氨蝶呤,其次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用药期间注意白细胞减少和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

3.急性期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效果较好。

4.治疗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和理疗,重症者应预防关节挛缩及废用性肌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