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儿泌尿系感染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本词条由:北京世纪坛医院 儿科 支文靖 (主任医师) 审核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期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又称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道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炎症,统称泌尿系感染,其中尿道炎、膀胱炎称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脓肿称上尿路感染。临床分为急性及慢性感染。患儿发病后有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腰痛、下腹疼痛。小儿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婴幼儿较多见,女孩多于男孩。本病经积极的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反复感染者应检查有无泌尿道畸形。

病因尿路感染的病原菌80%~90%由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少数患儿免疫力低下时也可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径分为:

1.上行感染

婴幼儿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他不洁物的污染,加上局部防御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女孩尿道短,更易感染。另外,在婴儿时期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尚未发育完全,输尿管短或异常,在排尿时输尿管关闭不全而致逆流,细菌随逆流的尿液上行引起感染。

2.下行感染

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肾盂积水、输尿管狭窄、多囊肾均可因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也可由于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梗阻使细菌逆流导致尿路感染。

3.血性感染

泌尿系感染可以是婴幼儿全身败血症的一部分及慢性菌血症患儿伴发症状。

临床表现1.新生儿期

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拒奶、苍白、呕吐、腹泻、腹胀、体重增长缓慢、呆滞少动、抽搐、黄疸等,而泌尿系症状罕见。

2.婴儿期

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食欲不振、呕吐、腹痛、反复腹泻等,泌尿系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渐明显。部分患儿排尿哭闹,尿线中断,尿频及遗尿。

3.儿童期

多有典型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时有肾区及下腹痛,少数病人有一过性血尿,全身症状多不突出。有的患儿发热、寒战。

4.慢性感染者

病程多超过6个月。小儿较少见,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病程久者可有贫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肾功损害时有高血压、多尿、肾小管功能障碍。

检查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升高;尿常规:清洁尿镜检白细胞大于或等于5个/高倍镜视野,应考虑泌尿系感染。可见成堆的脓细胞和满视野白细胞。

2.B型超声检查

测定肾脏大小,了解肾脏外形、肾盂有无积液,有无囊肿、结石及畸形。

3.肾功能检查

急性期肾功能正常,慢性期常出现肾功能受损。

4.尿培养及菌落计数

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两项检查须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同一标本送检。

5.放射性核素(同位素)检查

了解尿路有无梗阻、畸形。

6.X线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膀胱造影。

诊断1.具有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

女孩多见,症状因年龄而异。如新生儿以败血症、脑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表现为精神淡漠、拒奶、激惹或体重不增;婴儿常表现为发热、吐泻、体重不增;而儿童除有发热、寒战外常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痛、腰痛及肾区叩痛等。

2.尿常规

离心尿白细胞大于或等于5个/高倍镜或见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蛋白微量,可见管型。

3.中段尿培养

菌落计数大于或等于10万/毫升尿液。

4.肾功能

肾盂肾炎急性期可正常,慢性期可有损害。

5.膀胱穿刺尿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1.急性肾小球肾炎。

2.肾结核。

3.出血性膀胱炎。

治疗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缩短细菌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

2.抗菌治疗

早期积极采用抗生素。

急性上尿路感染可选择一种抗生素静脉给药,同时口服另一种,疗程10~14天;急性下尿路感染即可选择一种口服抗生素,疗程1周。

慢性或经常复发的尿路感染,抗菌治疗抗生素应足量、疗程延长2~4周。

常用抗生素:①青霉素类;②头孢菌素类,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③磺胺类:复方新明服药后多饮水,肾功不全者慎用。

3.积极治疗尿路结构异常。

急性尿路感染经合理抗菌治疗,多能迅速恢复,但半数病人可有复发或再感染,慢性病例有可能发展成肾功不全。

预防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外阴部。小婴儿勤换尿布,大便后洗臀部;儿童期经常洗会阴部,内裤勤换,不宜过紧,便后擦试从前向后。

2.及时发现男孩包茎,女孩处女膜伞,到专科就诊。

3.多饮水,不憋尿。

4.积极治疗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