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在自然界的存在极为广泛,人类的口腔、胃及肠道中也常见。平时通常为一种无害的寄生状态,但在胃黏膜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人体免疫力减退时,真菌可引起胃炎或溃疡,甚至可能有穿孔及窦道形成。
病因能引起胃真菌病的主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放线菌则较为少见。据报告,胃黏膜的局部血循环障碍或免疫力的减退可能为胃真菌病的发病基础。初期常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白喉样的假膜,之后可发展为溃疡有时可能发生黏膜下层血管的栓塞。所形成溃疡可为单个或多数,有时可能累及整个胃壁,通常不致形成穿孔。
临床表现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表现可似胃炎、胃溃疡或癌肿而难于区分。通常X线检查也不能对诊断有帮助。虽然在呕吐物或者胃内容物中常能发现大量真菌,但因胃真菌病很罕见,而胃内容物中发现真菌机会却甚多,故单纯发现真菌并不能诊断为胃真菌病。
检查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切片可见假膜存在,镜检可发现菌丝。
诊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排除胃炎、胃溃疡或癌肿后应考虑该病可能。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该病需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近年来,抗真菌药物发展很快,胃真菌病的治疗现状已经大大改观。因胃真菌病而导致出血或穿孔者,应考虑急诊手术治疗。治疗原则:应用抗真菌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1.饮食注意
定时定量进食,少食多餐,进食柔软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去除病灶,戒断烟酒、浓茶等,慎用刺激胃的药物。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如黄连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以及抗真菌药物,餐前服用,7~14天为一疗程。
(2)抑酸剂适用于胃酸正常或偏高的病人,如氢氧化铝,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硫糖铝等。
(3)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早餐前服用,适用于A型萎缩性胃炎病人。
(4)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餐前、睡前服用。
(5)胃肠动力药,适用于腹胀、食物及胆汁反流病人。
(6)助消化剂适用于低胃酸、无胃酸或服制酸剂无效的病人,给胃蛋白酶、1%稀盐酸,餐后服用。
(7)强的松适用于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每日一次,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
(8)合并贫血的胃炎应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