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慢性胆囊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大量的胆固醇酯颗粒沉积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形成黄色小结节,外形似草莓,又称草莓胆囊。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及胆固醇晶体被胆囊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噬,逐渐形成黄色的息肉样病变,堆积或突出于黏膜表面有关;或与胆囊黏膜细胞的乙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ACAT)的活性增强,胆固醇酯的合成增加有关。

胆固醇沉积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刺激组织细胞过度膨胀,形成黄色小结节,有细蒂与胆囊相连。分为弥漫型和局限性隆起型,单个或多发。胆固醇沉积多发生于胆囊体部和颈部,直径多小于1cm,增长缓慢,质脆,易脱落,形成结石。

临床表现男女发病均等,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右上腹不适、憋胀、隐痛、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偶有右上腹轻微压痛,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堵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也有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引起胰腺炎发作。该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小。

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

1.胆囊造影

可见胆囊内充盈缺损,与胆囊壁贴近,不随体位改变,胆囊功能往往正常。

2.腹部CT检查

常规扫描间距过宽,容易漏诊,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主要用于与胆囊癌鉴别。

3.内镜超声检查

极细小强光点或强光点聚集是胆固醇息肉的回声特征,伴或不伴无回声区,而胆囊腺肌病和腺瘤或腺癌声像表现为强回声肿块、多发微囊或彗星尾征象。

4.B超检查

典型的声像图为胆囊壁上乳头状或球状强回声光团,不伴有声影,光团不随体位而改变,部分病变带细蒂与胆囊壁相连,可单发,常多发,直径多在5mm~10mm。部分病例同时并存胆结石,可伴有声影。B超诊断准确率高。

诊断根据病人有消化不良、中上腹饱胀或右上腹钝痛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辅助B型超声波或X线胆囊造影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胆囊息肉及胆囊癌鉴别。

并发症本病可引起胆囊结石、肝功能异常、急性胆囊炎发作,若息肉脱落嵌顿于胆囊壶腹部,可引起胰腺炎。

治疗目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对有明显临床症状、较大的单发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胆囊颈息肉以及疑有癌变者,宜行胆囊切除术。

1.急症病人的术前准备参见胆囊造瘘术。

2.慢性病人术前应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采用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保肝治疗。术前备血300~500ml。

预防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身体过胖,缺乏运动,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控制胆道神经功能和胆囊、胆管的收缩力日渐减弱,因而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易于淤积成石。有少数中老年妇女因体内雌激素直接影响肝脏酶,使肝细胞分泌胆汁的成分发生改变,这也会增加患胆结石的机会。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一种常见的胆囊息肉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