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乙酸烯丙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物性数据1. 性状:无色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

2. 密度(g/mL,20/4℃):0.9275

3. 相对密度(25℃,4℃):0.904242.5

4. 沸点(ºC,常压):103.5

5. 折射率(20ºC):1.4049

6. 闪点(ºC):6

7.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丙酮,微溶于水1。

毒理学数据1、急性毒性:LD50:130 mg/kg(大鼠经口);LD50:1020 mg/kg(兔经皮)

LC50:1000ppm,1小时(大鼠吸入)

2、吸入、口服或皮肤接触有害,蒸气对眼、鼻、喉、支气管有刺激性。

分子结构数据1、 摩尔折射率:26.71

2、 摩尔体积(cm3/mol):109.6

3、 等张比容(90.2K):244.8

4、 表面张力(dyne/cm):24.8

5、 极化率(10-24cm3):10.591

计算化学数据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6.3

6、 重原子数量:7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76.1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1

性质与稳定性1.高度易燃,遇高热、明火或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2.吸入、口服或与皮肤接触有毒害。大量使用时应穿适当的防护服1。

贮存方法密封阴凉保存。将密器密封,储存密封的主藏器内,并放在阴凉, 干爽的位置。

合成方法制备方法:由丙烯、乙酸和氧在在水蒸气存在下反应,以乙酸钯为催化剂,于50-250℃进行气相反应。当反应温度在160℃时乙酸烯丙酯的空时收率为217g/L催化剂·h,乙酸转化率达99%,乙酸烯丙酯选取择性以丙烯计为94%。此反应亦可在二氧化碳存在下,以钯作催化剂(乙酸钯、乙酸镉和乙酸钾)于190℃、0.78MPa下,由丙烯、乙酸和氧制得,收率为91%1。

用途氯乙烯和其他不饱和单体的聚合和异分子共聚合,溶剂、黏合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蒸气对眼、鼻、喉、支气管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鼻出血、声嘶、咳嗽和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可发生肺水肿,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对皮肤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0mg/kg(大鼠经口),1021mg/kg(兔经皮);LC501000ppm 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监测方法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mg/m32。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