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肉瘤较少。癌肿中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性上皮癌,还有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
病因口腔癌大部分发生于暴露部位,且常有癌前病变过程,这对口腔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有利条件。所谓癌前病变是一种可能演变为癌的病理变化,如白斑、皲裂、色素斑、慢性溃疡等。并非所有这些病变都会发展为癌,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最后演变为癌的仅为少数。为了预防口腔癌的发生,应积极治疗上述病变,并消除各种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戒烟、拔除残根及残冠和去除不良修复物等。对于可疑病变,应严密随访,必要时作活检或切除。
临床表现口腔癌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龈癌、唇癌、颊癌、舌癌、口底癌、腭癌、上颌窦癌等。一般认为口腔前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高,口腔后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低。
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三种。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硬结扩大、肿物外突、表面溃疡、或边缘隆起呈菜花状,基底硬,中心可有坏死,有恶臭。常伴有感染,表面易出血。不同部位的癌肿因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如舌癌有明显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影响吞咽、说话等功能,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龈癌常波及牙槽骨,易使牙齿松动或脱落,继续扩展可侵犯颌骨,在上颌骨可侵入上颌窦,在下颌骨可累及下牙槽神经,引起疼痛或麻木。
口腔癌的转移,主要是循淋巴引流至区域淋巴结,最常见的是颌下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少数可循血行转移。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常见的是肺,并可出现恶病质。
检查1.X线检查
了解骨组织肿瘤及侵袭范围。
如:牙源性囊肿、颌骨良恶性肿瘤等,常采用X线曲面平展片,上颌瓦氏位、下颌骨正侧位、上颌咬合片等等。对恶性肿瘤常规作胸片检查。通过腮腺造影可了解腮腺肿瘤的性质。
2.CT检查
3.MRI检查
适应于颈动脉体瘤、舌根肿瘤、涎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4.超声检查
对软组织肿瘤可以确定是实质性还是囊性,准确提示肿瘤大小。此外,根据周界清晰度和肿瘤内光点分布的均匀与否提供判断肿瘤属良性还是恶性。
5.放射性核素检查(同位素检查)
鉴别诊断1.舌部血管瘤
是舌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舌的任何部位,肿瘤初起时呈结节状隆起高出舌表面,舌面呈紫红色,患侧舌部海绵淋巴血管瘤,舌体明显增大,触之肿物柔软、边界不清,压之肿物缩小,当压力解除后,肿物又迅速恢复原状,肿瘤逐渐侵犯周围舌组织肿瘤增大时,影响舌的功能、说话不清楚、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血管瘤进一步增大造成舌畸形。
2.海绵状淋巴管瘤
主要由扩张屈曲的淋巴管组成。发生在皮肤、皮下组织及肌间结缔组织间隙中。表皮颜色多无变化,有压缩性,很柔软,多房性囊肿彼此相通,结构如海绵。发病以头颈最多,其次为下肢、臂、腋及躯干,唇舌发病的可形成巨唇(舌)症。
治疗应根据癌肿的病变情况(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病变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和病人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措施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冻外科、激光及中草药治疗等。多数病例应采用综合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的目的仍是口腔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局部病灶应采用根治性切除,必要时尚需作颌下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