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流感杆菌肺炎是由嗜血流感杆菌所引起。多见于4岁以下婴幼儿,偶见于新生儿及成人,常并发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患儿。
病因嗜血流感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应用型特异性免疫血清可将荚膜型菌株分为a~f6型。以b型致病力最强。绝大多数的重症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是由b型引起。年龄越小,感染流感嗜血杆菌B(Hib)危险性越大,其发病率越高。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分泌物传染,新生儿可通过母亲产道感染。感染多呈散发,常年都发病,但通常是秋季开始上升,冬季达到高峰,由它所致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居多。遗传因素可能有较重要的作用。另外疾病因素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或功能性无脾症、早产、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Hib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临床表现起病较缓,病程为亚急性,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继之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另外,临床常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及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体检可闻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等,易并发脓胸,脑膜炎,败血症,心包炎等,病程长达数周之久,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包填塞表现,X线胸片可呈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或肺段实变改变,少部分发生脓胸,肺炎吸收后可形成肺大疱。
检查1.血象
白细胞计数可减少,也可增至(20~70)×109/L,多数在(1.5~2)×109/L,伴有淋巴细胞的相对或绝对升高。
2.病原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中最重要的是病原学检查。可取血咽分泌物、痰脑脊液、胸腔积液心包液、关节液、气管吸出物等标本进行涂片找细菌,或用含有Levinthol原液的特殊Hi培养基进行培养,可用Hib抗血清、α-f多价抗血清进一步分型。其中痰液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确诊依据,一般需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痰培养结果。如同时血或胸腔积液培养阳性则更有意义。婴儿可采用消毒导管吸出支气管分泌物作培养。血培养对诊断很重要,阳性率较高,通过血培养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有无菌血症的存在,而且还可估计预后。另外,乳胶微量凝集(LPA)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CIE)均已用于嗜血流感杆菌的抗原检测,有助于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快速诊断。
3.细菌抗原检查
由于流感嗜血杆菌为上呼吸道常见菌群,诊断呼吸道Hib感染时不宜用鼻咽部标本进行抗原检测,可用鼻窦穿刺液、气管支气管抽取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查,这些标本取材较困难,一般常用血及尿液标本进行检查即可。
(1)荚膜抗原Hib在生长期间分泌b型多糖荚膜。可应用ELISA方法、乳胶颗粒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测定血清、脑脊液、尿液、心包液、关节液等标本中b型多糖荚膜抗原。在Hib脑膜炎,脑脊液中荚膜抗原阳性率高。
(2)外膜蛋白(OMP)抗原应用双抗体夹心的ELISA方法测定Hib的OMP抗原,用两种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包被抗体与酶标抗体)应用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
4.血清学检测
可用ELISA等方法测定b型多糖荚膜抗体。可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抗Hib多糖(Hib-PRP)抗体。也可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Hib的特异性抗OMP的IgG、IgM,在感染急性期,抗OMP-IgM水平高于同年龄平均值两个标准差或双份血清抗体升高3~4倍以上,可诊断为Hib感染。
5.分子生物学检查
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PCR方法测定临床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DNA特异性片段,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6.其他辅助检查
X线胸片可呈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或肺段实变改变下叶肺部多受累,也可呈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改变。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确诊,有赖于痰培养。
治疗1.抗生素治疗
及时查明病原菌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帮助很大。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新诺明、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氨苄西林作为治疗流感嗜血杆菌的首选药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免疫疗法
可用Hib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菌多糖免疫球蛋白及正常人血丙种球蛋白等。
预防主张2岁以下儿童,尤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慢性疾病患儿,积极接种Hib疫苗或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